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畅想。同年的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一带一路”正式成为国家级顶层战略,成为新时期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抓手,这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结合,这是“中国智慧”与“世界智慧”的相互交融,这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伟大契机。
“一带一路”是政治的互信互惠、是经济的强强联手、是文化的交流融合。“敕勒川,阴山下”,壮美内蒙古横跨东北、华北、西北,毗邻八省区,与俄罗斯、蒙古国交界,边境线长达4200多公里。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内蒙古在“一带一路”的四条线路之一的中俄蒙经济带中地位举足轻重、不可替代。从中俄蒙经贸合作论坛的胜利开幕到《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的圆满签署,从首届中蒙博览会的胜利开幕到中俄蒙三国“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的成立,从《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到“赤满欧”、“通满欧”和“满俄欧”3条中欧班列的开通,三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强力推进,壮美内蒙古正主动融入其中,逐渐从“少数民族内陆边疆省份”的既有印象转变为“中国向北开放的北大门”。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内蒙古必大有作为,以更开放、更包容、更富强的姿态迈出中国、走向世界。
“一带一路”是合作之带、是共赢之路,它不仅仅体现着国与国之间的互联互通、互利互惠,更体现着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合作共赢。内蒙古东部,一座草原新城正迅速崛起。通辽,东与吉林省接壤,南与辽宁省毗邻,西与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交界,北与兴安盟相连,有着显著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三年来,从通辽市政府和大连市政府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到首届蒙医药产业博览会成功举办,从如火如荼的高铁建设到内蒙古陆港保税物流园的紧密开工,通辽正以更开放包容的心态沟通邻省、走向世界,把蒙医药产业作为融入“一带一路”的拳头产业、把高铁项目的强力推进作为融入“一带一路”的关键环节、把物流产业的高速发展作为融入“一带一路”的支柱产业,抱着为民的情怀、务实的作风,让通辽的发展成为内蒙古、成为全国“一带一路”建设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带一路”是国家大政方针的“催化剂”、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助推剂”。“一带一路”建设既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也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要繁荣,离不开企业有活力,有生命力,而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与活力的就是供给侧结构改革向纵深推进,让中国的产品提质提量,走向世界。“一带一路”要昌盛,离不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逐步实现,振兴东北老工业、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国家战略的推进既是“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是壮美内蒙古的机遇,让内蒙古的经济更健康、可持续,让每一个内蒙古人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福利。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契机,真抓实干、久久为功,让中国梦和沿线各国人民追求发展进步的梦想相互激荡,我们必将在共商共建共享中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畅想“一带一路”战略为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的内蒙古,提供了足够大的“筑梦空间”。在内蒙古各级党政领导人看来,内蒙古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发展想象空间特别大。在企业家看来,“一带一路”给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鲜空气”。让我们奏响内蒙古发展的最强音,让“一带一路”的成效惠及沿线每一个国家、惠及世界。(刘辰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