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德格玛在表演《盅碗舞》
1941年12月25日,伴随着阵阵啼哭,一个小生命降生在内蒙古察哈尔正黄旗(今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草原上一个贫困牧民家庭。她的父母没有想到,这个瘦弱的小婴儿在20多年后竟然会震撼世界舞坛,她就是莫德格玛。
4岁时,莫德格玛被人要走了,从此跟着养母过悲惨的生活,成为一个小小的牧羊姑娘。羊总是乱跑,又矮又瘦的莫德格玛不停地喊,拼命地追,可就是不管用。秋雨过后,草原上遍地是霜,赤脚放羊的莫德格玛冷得直打哆嗦,脚上满是裂口。
在一个冬天里,奶奶死了,养母也死了,只留下莫德格玛一人。
解放后,叔叔捎来了信,要接莫德格玛回亲生母亲身边。亲生母亲所在的地方有学校,莫德格玛从一个放羊女变成了小学生。
1955年的一天,内蒙古歌舞团来了两个招考学员的老师,一眼就相中了她,给了她招考表格。这张表格成了她人生的里程碑。1956年5月,莫德格玛乘坐火车来到呼和浩特。这是莫德格玛第一次走进城市,第一次远离家乡。学员生活开始了,发声、练舞、听课,来自牧区的莫德格玛接受着多方面的教育。所有课程里,莫德格玛最喜欢舞蹈课,但是一天只有两节,其他时间要学别的,她感到不满足。于是,她去找班主任乌云老师。乌云老师说:“以后要分班,你喜欢什么呢?”“我是蒙古族,我要学蒙古舞。”莫德格玛毫不犹豫地说。
清晨3时,万物沉睡,莫德格玛已经起床了。她摸索着穿衣下地,悄悄地奔向排练室。排练室是上锁的,对开的弹簧门被一条铁链牢牢锁着,可是,有心的莫德格玛早就发现将门错开缝儿,她那瘦小的身体就可以钻进去。偌大的排练室是她一个人的天地,她忘我地练习着。
莫德格玛风采依然
6个月的学员生活结束了,莫德格玛被分到了舞蹈队,不到半年她就学会了10多种不同风格的舞蹈。在1957年夏天舞蹈队组织小分队到牧区慰问的时候,她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主角了。
随后,莫德格玛又投入到《大盅碗》的排练中,这也为莫德格玛日后的成名作《盅碗舞》奠定了基础。1959年11月,莫德格玛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独唱、独舞、独奏汇演。从出场的蹲弓步开始,《盅碗舞》不仅以崭新的内容、独具特色的动作和技巧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而且获得了优秀节目奖和优秀演员奖。
1961年秋天,陈毅莅临内蒙古视察的时候看了莫德格玛表演的《盅碗舞》,连连夸奖:“这个蒙古族小姑娘跳得好,有味道!”
《盅碗舞》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莫德格玛的名字也传到了北京,引起周恩来总理的关注。不久,莫德格玛被调到了刚刚组建的东方歌舞团。1962年,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莫德格玛优美的舞姿轰动了芬兰赫尔辛基,为祖国赢得了荣誉。1963年底,莫德格玛随中国艺术团前往法国巴黎进行演出,她的《盅碗舞》又一次倾倒了法国观众。莫德格玛随中国艺术团先后到意大利、比利时、瑞士、荷兰等国演出。每到一处,莫德格玛都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赞美。演出归来,陈毅在上海接见中国艺术团演职人员时,对莫德格玛说:“我得到了消息,你轰动了欧洲。”
1978年,她又把《盅碗舞》带到了美国,从纽约、华盛顿到洛杉矶,精湛的表演,赢得了观众一致好评。《纽约时报》《华侨日报》以《东方一绝》为题评论她的舞蹈技艺。
1981年11月,她在呼和浩特市举办了独舞晚会,后来又先后在全区5个盟市举办了独舞晚会。(甘峰岭 潘瑞春 樊文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