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  >  庆祝自治区成立70年  >  聚焦   
丁新民和他的农民工兄弟
内蒙古新闻网  17-07-14 10:31 打印本页 来源:北方新报 
 
丁新民(左三)在工地检查工作
丁新民(前排左)倾听农民工的心声

  东方控股集团董事长丁新民始终坚守并履行着这样的信念: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对社会就越有益。他说,人的生命只有与事业紧紧捆在一起,才能获得理想的崇高;只有坚守理想信念,心里装着老百姓,才能做出一番崇高的事业。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企业的。

  主动要求在企业建立党组织

  上世纪50年代,丁新民出生在一个蒙古族干部家庭,儿时的耳濡目染,父辈的言传身教,使他从小就懂得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党。也是从那时起,他把对党的感情深深根植于幼小的心灵里。

  上世纪70年代,丁新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8年,时任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公路工程局局长、党委书记的他毅然辞官下海,成立了东方路桥公司。有人问他,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他说:“想多干点儿实事。”

  1999年,东方路桥集团成立,作为董事长的丁新民主动找到上级党委,要求在企业里成立党组织。经东胜区区委批准,东方路桥集团正式成立了党委。当时,企业的一部分员工以及社会上的一些人对丁新民说:“民营企业不干违法的事,按章纳税就行了,成立党委有甚用?”丁新民回答道:“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企业,不能忘本。”

  2010年,东方控股集团成立。“党支部建在联队,党旗飘在工地”在东方控股集团不仅是一条鲜活的标语,也是真实的写照。现在,凡是与东方控股集团合作的农民工联队都成立了党支部或党小组。把党支部建在农民工联队,是丁新民的一项开拓性的创举,他赋予它新的内涵:让农民工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让农民工中的流动党员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在施工中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两个作用”,带领全体农民工完成施工任务;通过成立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示范岗,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起带头、做表率、树标杆;通过考核农民工党员、发放党员津贴,让党员亮明身份,用实际行动感召、带动周边的人。

  十几年的实践证明,将党支部建在农民工联队不是花架子,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

  砸掉不合格路面

  丁新民两次砸路面的故事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这一举动不仅砸出了东方控股集团的品牌,也让东方品牌有了更高的含金量。

  第一次砸路面还要追溯到1999年。当时,东方路桥集团成立不久,集团在东胜区杭南路修筑混凝土路面,有一小段路面完工第三方监理已经正式签字,但是集团内部监理却认为工程不合格需要返工。此事得到丁新民的支持。之后,丁新民亲自组织人员砸掉了这段路面,返工重铺,并且处罚了上到总经理下到技术员的相关人员。这件事情当时被人们传为佳话。

  第二次砸路面是在2003年。乌海市乌达区团结街油面摊铺工程新修的路面与旧路面的接口处出现了轻微的起伏,第三方监理认为可以通过,但是集团内部监理认为必须返工。此事汇报给了正在乌海工地检查工作的丁新民,他当即组织员工和农民工铲掉了这段油面,要求项目部重铺。这次铲路面,虽然损失了十几万元,但是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市民们说,这样的企业才是有责任心的企业。

  带领3000多农民工脱贫

  “不是我们养活了农民工,而是农民工养活了我们。”丁新民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这样说。

  东方控股集团的员工都知道,丁新民不仅关心农民工、爱护农民工,而且农民工朋友非常多,有些人还和他成了忘年交。

  2012年,丁新民在工地检查时,看到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农民工,为了攒钱连一碗肉都舍不得吃,他当即掏腰包给大家补贴伙食。一位农民工说:“丁总待我们就像一家人。”

  2013年10月底,丁新民听说有一位藏族农民工患病不能出来打工,生活过得非常艰难时,他不顾自己身体有病,冒着严寒奔波上千公里,去甘南藏族自治州看望这位藏族农民工。

  正是因为东方控股集团把农民工当做兄弟,在农民工联队建设上舍得下血本,才使该集团所承建的工程都达到了优良标准。其中,鄂尔多斯大街等两项工程还获得了自治区建筑行业“草原杯”奖(自治区建筑行业最高奖项)。

  在丁新民的带领下,十几年来,一批农民工蜕变为产业工人,实现了身份的转变,有的已经成为城市的新市民;20多支农民工联队从锹头队发展壮大为工程机械公司或劳务公司。陕北的白进勤、张金保,云南的李金弟就是典型代表。白进勤、张金保在与东方控股集团合作前,都是陕北农民,而且白进勤当年外出打工时还失去了一条腿,他们大字不识几个,有的是一把力气和改变命运的决心。他们在与东方控股集团十几年的合作中,成为丁新民推行的“一把手工程”的最大受益者,不仅脱了贫,致了富,还创办了自己的劳务公司。李金弟是一位来自云南山区的姑娘,她最大的梦想就是在家乡给自己的父母盖一处二层的楼房。她怀揣着梦想,来到东方控股集团工地打工。过去她出去打工为了攒钱,舍不得穿,舍不得吃,来到东方控股集团后伙食有补贴,干活儿有定额,只要肯干就能挣钱。经过几年的积攒,她在家乡盖起了楼房,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她说,是东方控股集团给了她机会,是丁总让她实现了梦想。

  据不完全统计,在丁新民的带领下,约有3000多名农民工脱了贫,成为乡里的富裕户。

  路修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

  “我们修的路有两条,一条是有形的,即富国利民的物质之路;另一条是无形的,即体现东方美德、东方文化的精神之路。东方路桥的路修到哪里,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的好事就做到哪里。”丁新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2000年,东方控股集团党委做出决定,每年在员工奖金中提取3%,建立集团“希望工程”和“光彩事业”基金会,用于集团和社会的公益事业。集团还设立了“员工子女奖学金”,鼓励考上大学或重点高中的员工子女。

  截至2016年底,该集团希望工程、抗震救灾等社会公益事业捐赠近3亿元。

  其中,2010~2011年,该集团为中国志愿者服务基金会“关爱空巢老人志愿者行动”捐款100万元,为“全国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捐资100万元;为中国扶贫基金会捐款80万元,为玉树地震捐款216万元……

  2010和2012年,集团先后两次为中央民大附中颁发“朵日纳”奖学金200万元。每年教师节,还为东胜区一中、五中、六中、东方小学、东方实验小学等学校发放“东方奖学金”……

  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组部下发通知要求缴纳特殊党费,该集团积极动员,组织党员开展缴纳特殊党费活动。一天之内,集团的246名党员和13名农民工党员共缴纳特殊党费516.115万元,人均缴纳特殊党费近2万元。 文/记者 范亚康 摄影/米文成

[责任编辑 王美花]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