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诚立身,以信交友,诚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发展自我的道德底线。当前,网络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但在网络依赖度愈加强烈的同时,网媒行为失范、虚假信息频发、电子商务诈骗等网络诚信危机事件频发。这不仅严重污染网络文化环境,破坏网络传播秩序,还极大地败坏社会风气。因此,对网络诚信的构架既是文化的传承,更是时代的呼声。
网络诚信的构架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我国关于网络交易的法律法规很不完善,除现行的《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外,基本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可以约束网络交易。这些法律规范中,有的对网络消费者与网络经营者之间的规范更是涉及很少,在现实中缺乏具体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因此可进一步制定相关法律,对参与交易的各方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细致的规定,不仅能有力打击网上虚假广告,欺诈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诚信环境,促进网上购物活动的繁荣发展。要坚持发展与管理、规范和引导,建立健全电信运营企业、网络运营企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等信息安全责任制,为群众的信息安全提供保障。以法律的刚性震慑网络失信行为、捍卫网民合法权益。
网络诚信的构架离不开诚信意识的潜移默化。应该看到,在我国信用评价和监管机制不健全的环境下,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诚实守信的意识还很淡薄,因为人们的失信成本很低,或者说有时还不存在失信成本,这使得部分人越来越不诚实、不守信。但是良好的诚信环境建设和诚信意识的培养,需要人们长期的努力才能培育出来。培育诚信消费习惯,需要积极稳妥地引导消费者采用先进的诚信消费手段。如果更多人接受了电子信用支付模式,就会逐渐将这种消费行为演化为习惯,而这种习惯会大大提高人们的诚信意识,会推进网上购物诚信机制的日益完善。应号召各大媒体、各级大V以及网民,共同遵守诚信底线、共同倡导网络洁净、共同净化网络污染,突出网络主人翁意识,真正使每个人明白:“网络大家庭,我是一份子”的理念。
高通因垄断遭巨额罚单为许多企业敲响了警钟,快播因涉及传播色情已轰然倒下。泯灭诚信,置法律和道德于不顾,终将遭到惩罚,再灿烂的业绩也不过昙花一现。互联网时代赋予了诚信更多的内涵。对于企业来说,不仅需要诚信经营,更要诚信创新、诚信履行社会责任。模仿或者抄袭都不算真本事,偷税漏税更不光明。对于个人来说,在大数据的分析下,诚信得以成像,一言一行、一点一滴都影响着个人的诚信评级和形象。在永恒变化的时代下,诚信在变化中会不断丰富,这是永恒的信念。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倡导“言必信,行必果”,讲诚实、守信用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在基因。网络诚信,人人既是受益者,也是建设者,构成一个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让我们行动起来,人人出力、个个尽责,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浪潮的洗礼中,共同赓续诚信血脉、推进诚信建设,合力托起一个讲信修睦、崇德向善的诚信中国,为圆梦中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向心力。(刘辰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