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7内蒙古网络主题活动  >  亮丽风景线   
【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羊绒衫能够温暖全世界?这个企业做到了!
内蒙古新闻网  17-07-16 20:00 打印本页 来源:多彩贵州网 
 

  “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一句让鄂尔多斯人无比自豪的广告让大家熟悉了鄂尔多斯羊绒衫这个品牌。现在,就让我们走近冬季必Buy,温暖世界的羊绒衫背后的故事……

  走进针织二厂生产车间,整齐有序的生产机器在工人的操作下进行着羊绒衫的编制工作。据工作人员介绍,以前工人们必须人手一台机器手动制作羊绒衫,而现在的全机器自动让生产更高效。

  员工使用机器制作羊绒衫

  员工打包成品

  据悉,鄂尔多斯集团诞生自1979年创立的伊克昭盟羊绒衫厂(鄂尔多斯市原名叫伊克昭盟,后因鄂尔多斯羊绒衫这个享誉世界的品牌而改名叫做鄂尔多斯市),作为自治区改革开放的试验厂,经过38年的持续发展,从当初投资200多万元以补偿贸易方式建成的羊绒衫厂,壮大成为总资产超700亿元、年销售超400亿元、员工4万余人、累计上缴利税超200亿元的地方领军企业和行业龙头,位居内蒙古民营企业榜首和中国企业500强之列。

  成品羊绒衫

  等等,你以为鄂尔多斯只生产羊绒衫?那你就错啦!鄂尔多斯集团满怀“温暖全世界”的理想,可是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传奇!由单一的羊绒产业延伸至煤炭、电力、冶金、化工、能源等各大领域,在羊绒和铁合金领域打造出了两项世界第一。作为行业标志性品牌,“鄂尔多斯”品牌价值达880.66亿元!

  兔绒

  或许你有N种理由选择鄂尔多斯羊绒衫,但是它的“暖心+暖身”的特点一定是你的首选理由。一份来自大草原的温暖,一个只属于中国的驰名商标…未来的鄂尔多斯集团,值得期待!

延伸阅读:

  羊绒产业

  以羊绒纺织为龙头的服装事业板块是鄂尔多斯集团事业的基石。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是全球产销规模最大、产业体系最为完善、营销网络健全、技术装备先进、品牌优势突出、工艺技术水平最为先进的羊绒纺织产业领军企业。

  集团的科研基地——国家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也是国际羊绒行业最具影响力组织之一CCMI(国际羊绒驼绒制造商协会)唯一的中国企业成员。工程中心自组建以来,已累计完成行业关键性、共性以及前沿性技术攻关、工程技术转化与推广等科研项目27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4项、国家重点新产品11项、国家火炬计划5项。主持制定IWTO国际标准1项,ISO国际标准2项,国家和行业标准17项,企业标准39项。申请国家专利262项。

  旗下拥有顶级羊绒品牌“1436”、面向新兴中产人群的时尚化国际化的“ERDOS”、面向成熟品质客群的专业化的“鄂尔多斯1980”、面向都市年轻客群的“BLUE ERDOS”,其中“1436”于2008年入选中华国宾礼,2014年入选北京APEC峰会领导人专属配饰品牌。

  循环经济产业

  鄂尔多斯电冶集团循环经济产业所在的鄂尔多斯集团棋盘井工业园区始建于2003年4月,是鄂尔多斯投资控股集团按照“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化要求打造的清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工业园区坐落在京包银兰经济带的棋盘井镇,占地28平方公里,下辖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及园区综合服务、供水、物流等产业,园区内集团所属成员企业54家,员工逾20000人。集团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支撑,以精益管理和本质安全为保障,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清洁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建设国际化和谐高效幸福园区。

  其中,硅铁合金产销量居世界第一,被誉为“世界硅都”。园区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大基地、大集群、大项目、大循环”建设的成功案例,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试点企业”,自治区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创新方法应用试点企业”,是自治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大型工业园区。 (多彩贵州网记者:涂冬)

[责任编辑 包小婷]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