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7内蒙古网络主题活动  >  网媒关注   
【央视网】“蒙草模式”走红“一带一路”
内蒙古新闻网  17-07-17 11:39 打印本页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7月12日,“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全国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的蒙草草原生态博物馆。博物馆内展出了蒙草公司收集的土壤、植物、种子等标本,以及生态修复的工程效果实景。(央视网记者徐辉摄)

  一方水土养一方百姓、一方水土养一方植物。蒙草公司坚持“尊重生态、师法自然”的先科研后修复理念,在草原带、沙漠带及国内外,适地适情地建立了“抗旱植物研究院、草原生态系统研究院、乡土植物研究院、耐寒植物研究院、荒漠植物研究院、盐碱地改良研究院”等10大生态研究机构。(央视网记者徐辉摄)

  蒙草目前已收集草原种质资源1700多种,8000余份,土壤数十万份,有国内最完备的草原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央视网记者徐辉摄)

  建设“草原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系统集成了内蒙古地区的“水土气、人草畜、微生物”等生态关键因素指标,锁定任意经纬度或植物,就能查询该区域相应的科研数据及生态治理方案。(央视网记者徐辉摄)

  一流的企业标准。据了解,蒙草公司制定了退化草地修复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草原生态牧场管理技术规范(行业标准)等多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央视网记者徐辉摄)

  蒙草公司承接了白云鄂博矿区矿山公园建设等多个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央视网记者徐辉摄)

  工人正在草原生态博物馆内工作。(央视网记者徐辉摄)

  蒙草草原生态博物馆内展出了针对不同土壤类型的赛事足球场所制定的建设标准。(央视网记者徐辉摄)

  除了生态修复外,蒙草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延长产业链。(央视网记者徐辉摄)

  蒙草创新“牧草银行”模式,牧民可将剩余的牧草存放在蒙草公司,并获得相应的回报。(央视网记者徐辉摄)

  蒙草在“一带一路”战略引导下加速国际化布局,输出生态修复技术,建设PPP口岸。蒙草,以内蒙古为样板,将大生态的理念与技术复制成藏草、疆草、滇草的同时布局国际化,将“蒙草模式”延伸至迪拜、新加坡、俄罗斯、蒙古国。(央视网记者徐辉摄)

[责任编辑 王美花]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