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  >  庆祝自治区成立70年  >  资料云   
乌兰敖都:“红星”光耀中华
内蒙古新闻网  17-07-19 22:19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在赤峰市翁牛特旗,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嘎查,它就是阿什罕苏木乌兰敖都嘎查,它的前身是乌兰敖都畜牧业合作社,也是中国第一个畜牧业合作社,曾获得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名的“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银质奖章,可谓历史光荣,成绩辉煌。

  中国第一个畜牧业合作社宣告成立

  7月4日早晨,匆匆吃过早点,我们采访组一行从乌丹镇出发直奔乌兰敖都嘎查。大约半个小时后,乌兰敖都嘎查进入我们的视野,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条条宽敞整洁的水泥路和一排排粉饰一新的砖瓦房。

  在嘎查文化广场对面,是一栋经过修整的古朴老式砖瓦房。门框上方,写有“中国第一个畜牧业合作社纪念馆”字样的暗黄色牌匾,格外引人注目。

  “这个纪念馆是苏木2015年投资建设的,是在嘎查老村部基础上改建而成,基本保留了原貌。”阿什罕苏木党委书记满都夫介绍,乌兰敖都畜牧业合作社建于1952年4月1日,它的创建人就是原召克图村党支部书记根登。

  合作社的创立与发展、根登同志先进事迹、根登同志工作学习场景、合作社人民的生活变迁……纪念馆通过翔实的图文资料、实物展览、场景回放等形式,生动地再现了中国第一个畜牧业合作社从酝酿建立到发展壮大以致影响和带动乌兰敖都嘎查发展的全过程。

  从人畜共饮年代、水车拉水年代、辘轳井取水时代、“洋井”取水年代、机电井饮水年代、简易自来水年代,到像城里一样用上便捷自来水年代;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煤油灯照明、七十年代沼气灯照明、七八十年代风力发电照明,再到八九十年代全网通电照明……从生活取水、照明到消费途径、受教育条件,在纪念馆的文化墙上,一组组泛黄的黑白老照片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新时期彩色照片,真实地反映了乌兰敖都农牧民所经历的时代变迁。

  带着崇敬的心情,漫步在这个凝聚着乡土气息的纪念馆,浏览着农牧民群众珍藏下来的一幅幅弥足珍贵的照片和生活实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令人追忆的不朽岁月。根登,这个带领农牧民战天斗地、改变家乡面貌,令后人无限景仰的典型形象;中国第一个畜牧业合作社,这个“红星”闪耀中国的光辉历程,也在我们的眼前逐渐清晰起来。

  1951年12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农村生产互动合作的协议(草案)》。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合作化运动在农村牧区便展开了。当年冬,在党中央《关于农村生产互动合作的协议(草案)》发布后不久,因为有文化,40岁的根登被翁牛特旗委从散道浩调到召克图村任党支部书记。上任后,根登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大力宣传党的互助合作政策。

  经过全面宣传动员、上门走访和深入讨论,全村18户贫下中农决定由根登领导组织创办畜牧业合作社。于是,一个由根登牵头,以牲畜入股、按股分红,汉语意思为“红星”的乌兰敖都合作社宣告成立。该合作社,在当时的合作化道路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受其影响,当年,翁牛特旗先后共组建了11个畜牧业合作社。

  合作社在北方草原上创造了若干个第一

  1955年,新华社发表了题为《翁牛特旗建立了十二个畜牧业生产合作社,使牲畜大为发展起来》的报道。毛主席看后,非常高兴,当即作了“这一篇写得好,可供一切畜牧业合作社参考”的批示。

  能够得到毛主席的肯定和表扬,那是何等的荣耀?消息传来,根登深受鼓舞。从此,他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带领广大农牧民植树种草、治沙造林,走上了集体致富之路。

  那么,当年的合作社到底给农牧民带来什么好处?对他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果能采访到当年合作社社员,那是最有说服力的了。

  听说嘎查有一位年届90的长者满特根了解合作社情况,我们立即驱车前往。上午10点多,当我们赶到满特根家时,老人的家人遗憾地告诉我们:“老人上山干活去了,联系不上。”

  我们没有放弃,中午时分,再次来到满特根家,正赶上老人刚从山里回来。老人听说我们来了,热情地出来迎接。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诧异的是,老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得多,而且精神矍铄,根本不像一个九旬老翁。

  “我是1953年入的合作社,当时家里有10头牛、20只羊、2匹马,全部入了合作社。我在合作社任改良技术员,从事人工授精工作。”满特根说,原先农牧民不集中,东沙坑一户、西沙坑一户,既种地、又放牧,啥都干,却啥也干不好。自从入了合作社,农牧民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团结合作,一起发展。”

  “那时候,我们每天一起出工、一起干活,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不但收成好,人与人之间处得也非常好,关系十分融洽。”满特根老人幸福地回忆。

  “每年七八月份,合作社都要组织开展那达慕大会。不仅有赛马、摔跤、射箭、棋艺等各种竞技比赛,还有歌舞等文艺表演。”在满特根老人记忆中,那时的合作社红红火火,社员们的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

  据满都夫介绍,在根登的带领下,乌兰敖都合作社先后成立了缝纫厂、乳粉厂、修配厂、酒厂等,而且率先搞起了万亩围封草场和沼气池,创造了北方草原上若干个第一。而且,农牧民群众的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

  根登先后4次受到毛主席等党中央领导接见

  1957年2月,作为全国劳动模范,根登受邀参加全国7000人劳模大会,并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此后,他又在1958年、1959年、1967年先后3次受到毛主席等党中央领导接见。1978年,根登再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成为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在根登的影响和带动下,乌兰敖都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人物,有全国劳动模范嘎日迪,省级劳动模范白音孟和、丹巴、查干夫都,党的十一大代表来小,以及自治区两届政协委员巴斯朝格图等。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历经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中国第一个畜牧业合作社精神、根登精神在乌兰敖都嘎查、在阿什罕苏木得到传承和发扬,这里的农牧民开始了新的时代征程。当地党委将中国第一个畜牧业合作社精神或根登精神定位为团结合作、创新创业。现在,适应新形势和新的发展需要的各种大小合作社在阿什罕苏木遍地开花,党员、能人带头创办合作社,吸收贫困户加入,精准扶贫,带领农牧民共同致富。阿什罕苏木到目前有23个合作社已经发挥出显著作用。特别是由当地党组织组织,党员带头,致富大户参与投资,贫困农牧民以土地、牲畜入股创办的旅游合作社,到目前已经投资200余万元,蒙古包、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具雏形,将在发展沙漠旅游中大显身手。

  满都夫介绍,未来,我们将以中国第一个畜牧业合作社纪念馆为看点,大力传承和弘扬根登精神,精心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村,以此带动旅游业发展。

  如今,乌兰敖都嘎查又有了全新的发展定位。在满都夫看来,乌兰敖都嘎查地处“红山湖——玉龙湖”旅游线路中间地带,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赋予了这个红色嘎查崭新的发展空间。

  “到目前,今年我们已接待各类游客以及参观者近8000人,前景非常好!”说起未来的旅游业发展,满都夫信心满满。(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国新张文强徐永升图片由记者孟和朝鲁提供)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首支特警骑行队亮相呼和浩特大召景区
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精彩不断
【现场】奔跑吧 骆驼!
炎炎夏日送“清凉”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蒙牛进入全球乳业十强
• 李纪恒布小林会见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脱贫攻坚督查组一行
• 全区组织工作调度暨巡视整改工作督导会议召开 曾一春讲话
• 李纪恒:深入推进全区司法体制改革 扎实做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
• 自治区巡视整改落实工作启动第二批次实地督查
• 【治国理政新实践·内蒙古篇】内蒙古发展草牧业 铺就绿色致富路
• 集宁战役纪念馆:重温红色记忆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两会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