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旅游文化   
三亚丰兴隆生态公园建成市民又添休闲好去处
内蒙古新闻网  17-07-22 13:21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李中锋)7月22日上午,全国重点媒体“发现美好新海南”——2017年互联网+城市推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媒体团走进三亚丰兴隆生态公园采访。

  雨季里的三亚在傍晚总是格外凉爽,老人们伴随音乐,欢快地跳着广场舞;小朋友们在嬉戏游玩;市民牵着自家宠物悠闲散步......每到此时,新建成的丰兴隆生态公园总是如热闹非凡,昔日垃圾堆积如山、恶臭难闻的“臭水沟”如今确实换了新模样。

  老照片:垃圾堆积污染严重三亚要让“滨河”换新颜

  “红树繁盛、白鹭成群。”——这大概曾是三亚人记忆里三亚河与临春河最初的样子,它们不仅是城市重要的标志景观,更是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者。丰兴隆公园就位于三亚河与临春河交汇口,然而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这片区域红树林大量遭到破坏、滨水绿地空间支离破碎、城市违建侵占绿地、沿河道路不通、垃圾堆积、污水直排河道等系列问题,让生活在附近的三亚市民颇有微词。

  “以前公园没建成的时候,没有绿地也没有地方可以玩。每天只能带着女儿沿马路的人行道走走。人行道狭窄拥挤,而且不时有电动车经过,很不安全!”家住春光路附近的林女士说起过去满是感慨。

  “河道边空气不好,天热的时候又闷又臭,蚊虫也很多,都不太敢带小孙女出来逛!我们就只能沿着新风大桥走一走。”今年60岁的邢先生说起过去还是心有不满。

  2015年,三亚正式开展“双修”工作,两河四岸整治修复工程就是其中一项重点工程。三亚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规划从修复红树林生态系统、打造海绵河岸、突出热带植物特色、联通滨河绿道、修补景观空间、完善服务设施等6个方面着手,沿河建设一系列公园绿地。其中,位于三亚河与临春河交汇口的丰兴隆生态公园一建成,便立即成为了市民游客生活休闲、漫步运动的好去处。

  新影像:“滨河”旧貌换新颜丰兴隆生态公园获赞无数

  日前,南海网记者在现场看到,如今的丰兴隆生态公园形成了错落有致的滨河景观,一条条小路曲径通幽,一片片活动区域也成为了市民游玩的乐园,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安全舒适的休闲环境。也通过政府全方位的宣传,让三亚更多的市民和游客了解海绵城市、认知海绵城市、认同海绵城市的效果,推动了三亚“海绵城市”的建设实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现在好了嘛,公园很宽敞,好多小朋友都在这里玩,我女儿还在这里交到了新朋友。”说着,林女士又看向自己正在跟小伙伴玩耍的女儿,眼里都是藏不住的宠爱。

  “这个公园非常宽敞,景色又好,很适合锻炼和带小孩子来玩。每天早上我都会来到公园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看看公园的潺潺河水,葱郁花草。”一说起现在的丰兴隆生态公园,邢先生竖着大拇指称赞。

  美三亚:投资1.91亿元打造城市生态公园共绘美好新海南

  一个过去垃圾堆集的“臭水沟”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的?日前,南海网记者采访了丰兴隆生态公园的业主单位——三亚市住建局。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存在的问题,三亚市严格按照“双修”标准,提出生态、低碳的设计理念,在项目内进行低影响开发设计。同时在此处建设海绵城市可有效改善城市水质量和水环境,调节小气候、恢复生物多样性,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

  2016年6月初,丰兴隆生态公园项目开始动工建设,项目位于三亚市春光路,范围从丰兴隆桥至福利小区,总面积为212亩,投资总额约1.91亿元。项目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旅游的活动场所,由于公园内部设计了带状水泵,用以收集地表径流,同时市政雨水从北侧接入公园水体之中,通过层层净化之后,汇入临春河中。公园内部雨水,通过地形将其收集于旁边的草花带之中,最后汇入水体,因此,每当到了旱季或雨季,还可以起到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据三亚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保障项目按时保质竣工,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进度施工,住建局领导班子还专门带队夜间巡查监督。同时成立核量小组定期对完工的工程进行核量。在工程质量方面,成立了现场督查小组,对项目严把质量关。还成立了项目办公室,每日召开现场调度协调会,及时解决项目存在的问题和核查每日工程量的完成情况。100天左右的时间,丰兴隆生态公园初步完工,它就像一朵出水芙蓉绽放在临春河畔,又如同一个乐园承载在鹿城百姓休闲锻炼时的欢声笑语。而这,正是三亚开展“双修”工作的本质和初衷——让更多人享受到三亚的美好。

[责任编辑 刘玉涵]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