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幸福,叫党的关怀;有一种温暖,叫祖国大家庭的怀抱;有一种深情,叫草原儿女心向党。
70年来,党的民族政策照耀着内蒙古这片英雄辈出、充满传奇的土地,11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2500多万各族儿女续写出新的传奇。
70年来,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我区的发展始终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凝结着党中央几代领导集体的殷殷期待。
70年来,一个个战略政策支持,一项项“真金白银”投入,沐浴着党中央的深情关怀,一个开放、包容、自信、活力的内蒙古引人瞩目。
七十载春华秋实,述说着草原与祖国命运相连、梦想与共的血脉深情。放眼草原大地,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倾听座座毡房,幸福进步之歌格外嘹亮。踏上新征程,草原人民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呼和浩特市举办群众性文体活动,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
通辽市开鲁县开鲁镇三星村幼儿园老师给孩子们上手工课。
几代领导人的殷切期望
曾经饱受困难的内蒙古同胞在你们领导之下,正在开始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我们相信,蒙古民族将与汉族和国内其他民族紧密团结,为着扫除封建压迫与民族压迫,建设新蒙古与新中国而奋斗,庆祝你们的胜利。
——毛泽东朱德
内蒙古自治区,那里有广大的草原,人口又不多,今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进前列。
——邓小平
内蒙古在发展进程中,要注意发挥资源优势,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力争使内蒙古成为我国下一个世纪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
——江泽民
做好内蒙古的各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内蒙古二千三百万群众的福祉,而且对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具有重要意义,要因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
——胡锦涛
希望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习近平
【链接】党中央对我区的关怀和支持
1.自治区成立、全国解放后,党派了大批医疗队深入蒙古包,为缺医少药的农牧民治病,有牧民给刚出生的孩子取名“纳敏夫”(意为党的儿子)。
2.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这片沃土就成了新中国发展战略布局的重点之一。仅“一五”时期,国家在内蒙古投资建设工厂、修建铁路的基建资金就达11.39亿元。
3.在党中央的关心和重视下,内蒙古自治区顺利实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在农区较早地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牧区在全国率先推行“草场公有、承包经营、牲畜作价、户有户养”的“草畜双承包”生产责任制,工业上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使全区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4.1981年,中央书记处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内蒙古自治区的工作,对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5.1996年10月23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确定沿海发达省市对口帮扶西部贫困省区的具体安排,其中北京对口帮扶内蒙古。此后,北京与内蒙古之间进一步加强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横向联系,北京市从人力、财力、物力和智力等各方面给予内蒙古帮助和支持,全区各族人民合力攻坚,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
6.199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继1992年之后,再次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工作跨世纪发展作了部署。国家对内蒙古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建设支持力度加大,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进一步加快发展。
7.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横跨“三北”的内蒙古被列入“西部”行列。紧接着,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内蒙古东部也进入战略实施区域。我区紧抓机遇,2002—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8年居于全国第一位。
8.2004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得知生活在河套地区的几十万群众常年饮用砷、氟超标的地下水,出现多种病症消息后,立刻作出批示,要求一定要解决好群众的饮水问题。几年间,国家投入上亿元在河套地区实施改水工程,纯净的饮用水流进了河套人的家园。
9.2011年的6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下发,为内蒙古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内蒙古走进前列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10.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指出,内蒙古要积极探索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同俄蒙合作机制。内蒙古以三项改革的一马当先引领全区各项改革的万马奔腾,让改革成为加快发展的内在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