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  >  庆祝自治区成立70年  >  聚焦   
【热烈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珍藏版】关键词——美
内蒙古新闻网  17-08-07 01:27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呼伦贝尔草原上万马奔腾。闫君摄

  父亲形容的草原清香,母亲描摹的大河浩荡,是草原儿女心中永远的风景;飞跃八千里路云和月乘风而来,跳起安代拉响马头琴纵情歌唱,是内蒙古时代的风采。

  这里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国北方游牧文化的摇篮。

  红山文化、大窑文化、河套文化等人类文明名扬中外,元上都、辽上京、成吉思汗陵等文化遗产光彩夺目。这里自然风光壮美,大草原、大森林、大河湖、大湿地、大山脉、大沙漠,春夏秋冬,多姿多彩。

  70年来,勤劳智慧的内蒙古各族人民,用心用情在这幅铺展在祖国北疆的壮美画卷上辛勤描绘。

  70年来,内蒙古旅游业实现了由单纯外事接待向综合性产业的转变,由新的经济增长点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转变,由旅游资源大区向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迈进。

  近年来,内蒙古旅游业提档升级,成果显著。

  今年2月召开的全区旅游发展大会,更是让内蒙古旅游业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春天。

  全域旅游,四季旅游,风光无限。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辽阔的内蒙古大地,风情大美,环境优美,社会和美,人民善美,歌声甜美。背起行囊,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美不胜收的美、不可复制的美;去看那青青的草,去看那蓝蓝的天……

  满洲里市中俄边境旅游区。

  阿尔山·柴河景区。

  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马建荃摄

  沙漠旅游。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马建荃摄

  【链接】发展成就

  旅游经济发展迅速

  2016年,全区接待旅游者9805万人次,旅游收入2714.7亿元。旅游业对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和转型升级作用明显。2016年,全区近3.5万贫困人口通过旅游业脱贫。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2012年,自治区政府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精神的实施意见》。201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远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201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2017年,全区旅游发展大会召开,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印发,为自治区旅游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品牌创建亮点纷呈

  自治区政府实施品牌旅游景区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全区共有60多个旅游景区开展品牌创建工作。阿拉善、鄂尔多斯、满洲里、二连浩特、额尔古纳、多伦县等15个地区进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覆盖自治区所有的重点旅游地区,走在了全国前列。与此同时,自治区还确定了22个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截至2016年,有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6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8个,乡村旅游创客基地2个,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1个,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1个,全国旅游改革创新先行区2个。

  产业体系日益丰富

  以草原风光、民族风情旅游产品为主的品牌形象突出,特色旅游线路基本成型。截至2016年底,全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区(点)已达到900多处,精品旅游线路成为内蒙古旅游的新名片,北疆天路、冰雪天路、跨境旅游线路等品牌效应显著。全面推进旅游接待服务标准化,成立自治区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了《牧家乐旅游接待服务规范》等4个地方标准。厕所革命走进全国前列,2016年建成厕所1147座。完善自治区旅游政务网、咨询网、微博和微信平台建设,截止2016年底政务网和资讯网总访问量30多万人次。

  旅游外交作用凸显

  建立了中俄蒙三国五地旅游联席会议制度,搭建中俄蒙三国地区间旅游合作机制。2016年,首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在呼和浩特市举办,开创中俄蒙三国旅游合作的新局面。2016年,“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成立“。万里茶道”成为国家推广的十大国际旅游品牌之一,列入国家推广计划。跨境旅游合作区和边境旅游实验区“两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三国自驾游线路培育取得成效。中俄蒙三国青少年夏令营活动成为品牌。

  区域合作提档升级

  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成立草原—首都—长城—滨海生态文明旅游联盟,打造京津冀蒙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建立振兴东北旅游合作联盟,积极主动融入东北旅游圈,共同构建大东北旅游目的地。积极主动与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省区开展一系列旅游合作,共同打造黄河之旅、长城之旅、草原沙漠之旅等特色产品。

[责任编辑 孙静华]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