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场。
回首70 年非凡历程,内蒙古历经了改革的艰辛、实践的考验和收获发展变化的喜悦。
“变”,道出内蒙古改革发展的全部内涵。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以波澜壮阔的改革担当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改革中,直面时代考验的内蒙古砥砺奋进:面对经济下行等严峻考验,内蒙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等方面发力,为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注入催生发展变化的澎湃动力。
改革中,直面区情现实的内蒙古砥砺奋进:面对改善生态和创新产业化与开放机制的时代召唤,内蒙古先行先试三项改革,为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注入催生发展变化的澎湃动力。
改革中,直面转型阵痛的内蒙古砥砺奋进:面对动力转换期转型升级的时代召唤,内蒙古实现了由深改到全面深改的华丽蝶变,为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注入催生发展变化的澎湃动力。
……
风一程,雨一程,我们风雨兼程。
拼一路,搏一路,我们拼搏前行。
“ 改革是决定命运的关键一招。”翻开内蒙古辉煌发展史,催生和引领发展变化的,关键是改革。2016 年地区生产总值是1947 年的642 倍。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波澜壮阔的改革,改出了推动发展变化的最美“变”奏曲,改出了澎湃发展的正能量。
发展无止境,改革无穷期。历史和现实深刻昭示:面向未来,转型与坚守的时代召唤更加响亮,区情与使命的时代追问更加深刻,改革与推动发展变化的时代潮流势不可挡。
浪奔浪涌千帆劲,潮流前岸万木春。顺着内蒙古的改革指向,我们已经看到:在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的改革新征程上,我区正奋力推开一扇又一扇充满希望的发展变化之门!
鄂尔多斯羊绒加工电脑横机车间。
包钢稀土钢板材厂连续退火生产线。
建设中的火电厂。
【“数”字揽胜】改革催生数据之变
随着改革的深化与全面推进,内蒙古经济社会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势头强劲。
——2016 年,全区粮食产量达2780.2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2281.2万吨,人均粮食产量2210斤,均居全国前列。
——全区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由1947年的931.9 万头(只)增加到1978 年的4162万头(只),到2016年已达到1.36亿(头)只。
2016年,全区肉类总产量达到258.89万吨,在全国的位次比1978年上升5个位次。
——1947 年,全区工业增加值仅0.37亿元,1978 年增加到21.84 亿元,2016 年达到7758.24亿元。2016年,全区工业增加值较1947年增长6148.1倍,年均增长13.5%。
——2016 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5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933.1倍;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1985年的7.6:40.4:52.0演化为2016年的4.6:42.5:52.9,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截至2015 年末,全区城市人均居住面积31.39平方米,是1990年的3.5倍;农牧区人均居住面积26.07平方米,是1990年的2.2倍,危旧房屋改造惠及上万个行政嘎查村、自然村。
——2016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的301元增加32674元,增长108.6倍,已居全国第十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 年的131 元增加到2013 年的8596元,增长60多倍。
——“十二五”期间,全区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4.1%,万元工业增加值(当量)能耗下降7.3%。2016 年,全区万元GDP能耗超额完成年度下降目标和“十三五”进度目标。
——1947 年到2016 年,全区森林面积由913.8 万公顷增加到2487.9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7.7%提高到21.03%。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44%,比2000年提高14个百分点;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分别减少625万亩和515万亩。
——2016年,我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2.82%,比2010年提高1.45个百分点。
——1949年,全区中等专业和高等教育几乎一片空白。1978年,全区普通高校9所,2016 年增至53 所,民族学、生态学、农业工程等学科建设领先全国。
——2015年,内蒙古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2%,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69 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4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5个,与1947年不可同日而语。
——全区生产总值由1947年的5.37亿元增加到2016 年的1.86 万亿元,年均增长9.8%;1978—2016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
——全区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 年的32.7 : 45.4 : 21.9 进一步优化到2016 年的8.8:48.7:42.5,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最”美风景】改革发展熠熠生辉
随着改革深入,一个个冠之以“第一”“率先”“最大”等词、在内蒙古发展史上具有经典意义的内容跃入人们视野,形成了令人羡慕的内蒙古发展“之最”。
——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由央企和我区企业投资的中天合创鄂尔多斯煤炭深加工项目打通全部流程,产出合格的烯烃产品,这标志着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煤制烯烃项目正式投产。项目达产后,年创利税16亿元,带动5000人就业。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包钢实现钢轨系列产品全覆盖,产能550 万吨的稀土钢板材项目在包钢全面建成投产,内蒙古成为我国中西部最大的稀土钢汽车板材生产基地和全球最大的钢轨生产基地。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为我区营造出良好的投资环境,大批高质量的资本注入到重大项目投资领域,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国内五大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率先在内蒙古落地,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产能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全区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 亿千瓦,每年外送电量高达14000 亿千瓦时左右,电力装机规模、外送电量均居全国第一。
——我区扶持非公经济、新兴产业等改革政策的出台,让大批高质量的资本注入到新兴产业投资领域,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势头强劲:全区风电装机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大数据中心已形成90多万台服务器的装机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随着农牧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和惠农惠牧改革政策落地,随着“企业+基地+农牧户”产业化改革创新模式的形成,全区畜牧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提质扩容步伐加快:牛奶、羊肉、羊绒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伊利成为规模与实力雄踞亚洲第一的乳业品牌,鄂尔多斯成为全球最大的羊绒产品加工集散地。
——文化体制改革推动了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我区在全国率先设立“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元上都遗址获评世界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民歌和呼麦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随着教育均衡化服务和改革步伐加快,我区率先对蒙语授课学生实行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免费教育。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步伐加快,全区“小药箱”及配套基层医疗体系建成,覆盖60万人,被评为全国十大最有影响力的医改举措。
……
70年波澜壮阔,70年春华秋实,70年铸就辉煌。一个个由改革催生的发展“之最”,成为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一颗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