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  >  庆祝自治区成立70年  >  报道云   
耄耋老人吴凤英见证家乡70年流金岁月
内蒙古新闻网  17-08-14 11:05 打印本页 来源:通辽日报 
 

  吴凤英每天坚持读书看报。

  “自治区成立70年,我参加工作也整整70年了!那一天对我来说,一生难忘!”

  9日一早,87岁老人吴凤英通过女儿给记者传来一段视频。视频里,儿女送给老人一大束鲜花,同时为老人与内蒙古庆祝过往70年。

  70年前的5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也正是同一天,17岁的吴凤英穿上军装,拿起手枪,加入了党领导下的八路军。

  8日下午,已过耄耋之年的吴凤英一直坚持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的电视直播。

  当看到激昂处,老人感慨万千,热泪盈眶。

  自治区成立当天她参加革命

  吴凤英家住在科左中旗保康镇。别看这个老人清瘦,小个子,看上去没什么特别,但她的身上却藏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往事。她个人的生命历程,更像是自治区宏大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1931年2月,吴凤英出生在科左中旗。她的父亲是当时左中温都尔王府的要员,常年跟随王爷出入京城与奉天。因父母开明,吴凤英从小就进入学堂接受教育。但在她还未成年时,父亲英年早逝,家道中落。

  1946年1月,吴凤英的大哥投身革命,参加了“减租减息”和“土改”运动。地主武装分子抓住了吴凤英和她的母亲进行报复,危难时刻,是八路军将她们救出了魔掌。这次经历,坚定了吴凤英和母亲对党的信心。在大哥的引荐和母亲的支持下,1947年5月1日,在参加完自治区成立庆祝大会的当天,吴凤英成为了“哲盟军政干部学校”的学员,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当年的校址,就在通辽老北市场北门的小白楼。那时,时时有敌机前来轰炸,很难有一个安稳的学习环境。每一位学员在北大壕外,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小掩体。只要听到警报声,大家就会火速撤进掩体内。期间,老电厂被敌机轰炸,吴凤英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死里逃生。恶劣的环境,无情地锤炼着她的革命斗志。

  舍生忘死磨练钢铁意志

  1947年底,吴凤英从军政干部学校毕业,并光荣地加入了当时还属秘密组织的内蒙古青年团。这时,她已由无知的小女孩,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革命者。

  毕业后,吴凤英被分配到当时的科左中旗庄头区工作。她怀着满腔热情,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之中。此时,土匪的残渣余孽还在做着垂死的挣扎,他们伺机破坏新政权、暗杀区委工作人员。看着身边情同手足的战友壮烈牺牲,吴凤英也做好了随时为国捐躯的准备。

  一次,她回区委汇报工作时,正遇到土匪攻打区委大院,当时区小队与土匪展开了激烈的枪战,吴凤英端着手枪英勇参战,枪炮声震耳欲聋。凭借着有利地形与英勇善战,区小队硬是成功击退了数倍于自己的土匪。

  包村工作时,吴凤英就住在老乡家里。有一天晚上她摸黑住进老乡家的东院,第二天一大早就看到七大队的同志们在西院审查老乡。一问才知道,原来头天晚上,老乡的儿子叛变了,投奔了郑家屯的国民党,临去前杀害了几名土改队的干部。因为叛徒没有发现吴凤英,她因此躲过一劫。

  投身革命,就意味着脑袋随时别在了腰带上。当时吴凤英还只不过像今天的高中生那样的年龄,却已经在枪林弹雨中磨练出钢铁般的意志。

  第一任女旗长与毛主席合影

  1949年2月10日,吴凤英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科左中旗政府正式成立后,她被调到旗政府工作。由于能力出众,加之上级的信任和工作的需要,还未满30岁的吴凤英担任了科左中旗副旗长的职务。在这重要的领导岗位上,吴凤英勇挑重担,付出了比常人要多出几倍的艰辛。女儿白斯琴回忆起年幼时,家里六个子女,母亲整日忙于工作,很少顾及她们,孩子们与母亲的关系也很疏远。全靠姥姥,辛辛苦苦地把他们一手带大。

  1961年10月,身为科左中旗第一任女旗长的吴凤英,作为少数民族代表,来到北京,登上天安门,参加了国庆观礼。更为让她刻骨铭心的是,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人接见了有她在内的少数民族参观团并合影留念。

  幸运的是,吴凤英的位置恰好是第二排居中,离毛主席很近很近。从不轻易落泪的吴凤英,在那一刻,激动得眼泪夺眶而出。十年浩劫中,这张照片险些被毁,如今成了吴凤英一家的传家宝。

  峥嵘岁月祝福今朝

  从科左中旗妇联主任,到旗长,法院院长,到卫生局长、人大主任、关工委主任,吴凤英走出了一个女人不平凡的人生足迹。在女儿白斯琴的眼里,母亲不论身居何职,总是一贯地谦虚谨慎、任劳任怨、脚踏实地。现在的吴凤英年事已高,但身体硬朗,只是记忆力有一点衰退。做了一辈子革命工作,她仍旧喜欢每天读书看报,每晚必看新闻联播,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时事变化。

  70年峥嵘岁月,时代在变化,但热爱和平、奋发前进的社会洪流没有变。吴凤英以她近一辈子的历程见证了家乡这些年来的巨变,在幸福的晚年时光里,她以及千千万万个为今天的繁荣历尽艰辛的人们,将精神长存,在岁月深处熠熠生辉!(记者周静)

[责任编辑 吴钰]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交通标识点亮黑夜 夜间出行更方便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数据基地投入运营
剪纸摄影作品展现赛罕区群众美好生活
蒙古娃的草原情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内蒙古各族各界隆重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
• 俞正声观看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赞歌》
• 中央代表团向内蒙古赠送习近平总书记题词的贺匾
• 刘延东率中央代表团二分团赴赤峰慰问各族干部群众
• 孙春兰率中央代表团三分团在乌海看望各族干部群众
• 张平率中央代表团四分团赴巴彦淖尔慰问各族干部群众
• 中央代表团离开内蒙古返回北京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宣传云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