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川民族学院旧址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城川中学校园内,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所培养民族干部的学校。在抗日战争时期,它是我党民族工作试验区,也是内蒙古西部地区的革命中心。同时,作为延安民族学院的最终落脚点,它也是我党探索民族区域自治之路的重要起点。
城川民族学院,其前身是三边公学——延安民族学院—陕北公学民族部、中央党校回民班、西北局民族问题研究室。1941年9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受中央委托,为广泛发动各民族的抗日运动,在延安大砭沟成立了民族学院。1944年 4月,由于工作需要,民族学院由延安迁到接近少数民族地区的定边,改称三边公学。1945年 2月,原中共城川工委改为中共伊盟工委。在城川重建后,民族学院迁至城川,进入城川办学时期,改称为城川民族学院。
解放后,在党中央的关怀下,中央民族学院( 后改为中央民族大学)在北京成立,城川民族学院就是中央民族学院的前身。
民族学院是在战争中办起来的,因此条件很差。宿舍当教室,土炕当板凳,白泥当粉笔,沙盘当练习簿,一日三餐,两稀一干,以小米为主,副食很少,一年吃不上两顿馒头。学员边学习边劳动,搞勤工俭学,自己打井、种菜、拣牛粪、拾柴禾。教学内容分文化、政治、军事三大类。
作为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摇篮,城川民族学院为党培养了众多的少数民族干部,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从事民族工作的高级领导干部,为伊克昭盟乃至内蒙古全境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2年 9月,鄂托克前旗在原城川民族学院旧址上建起了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该馆占地面积3043平方米,展陈面积1000平方米,共分为3个展厅,6大部分,分别为民族学院成立背景、发展历程、激情岁月、辉煌成就、群英荟萃、精神永存。
今天的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干部培训基地。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哈丽琴 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