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人物   
刘振华:拖着病体 她仍放心不下学生
内蒙古新闻网  17-08-28 09:35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晨报 
 

  31年,刘振华默默在乡村教育岗位上耕耘。

  下雨天,她要背孩子们过河;农忙时,她要起早贪黑接送孩子;重病缠身,她咬紧牙关走上讲台……

  这一桩桩,一幕幕,浸透着刘老师的心血和汗水。

  扎根乡村教育

  1986年,刘振华初中刚毕业两年,18岁的她以优异成绩成为了保门小学一名代课教师,从此,她扎根农村教育。

  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音乐等多学科,刘老师都教过。当时,刘老师班级的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在全乡评比中都是名列第一。

  1990年8月,刘振华考上了前旗教师进修学校,有了转正机会。那时,儿子刚4个月,孩子这么小,怎么去上学?“学一定要上!”于是,她带着孩子和70岁的奶奶婆踏上求学之路。

  老少三代人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不足50平方米的小房子安顿下来。

  经过努力拼搏,她以全盟前20名的考试成绩,成功转正。手捧着毕业证书,她哭了。

  忍病痛坚持上课

  2010年,刘振华被查出多发性子宫肌瘤,做了全切手术,手术后不到一个月,她偷偷去上班。

  2014年3月8日,刘振华又被诊断为乳腺癌,不久,她做了乳腺切除手术。坚持做完了6个疗程,刘振华回到家中。

  当走下车,车旁、院子里、屋里都是来看望她的乡亲和孩子们,刘振华泪流满面。

  看见孩子们一个都没少,刘振华很欣慰,她的心早已与乡亲和孩子连在了一起。这里的孩子太需要她了,她想着尽快开课。

  村支书讲,“刘老师!你就先养病,小孩子晚学几天没事的!”

  没有听从别人的劝说,刘振华硬拖着患病的身躯,领着10多个孩子走进了四处长满野草的课堂。

  学前教育路坎坷

  现在,刘振华已专注于学前教育,8年光景,向一年级培育输出了70多名孩子。

  2016年下半年,保河村幼儿园还未建成。刘振华把自家的三间小平房变成了临时课堂。

  2016年春季,临时课堂来了两个特殊孩子,一个是何嘉柱,父亲在外打工,他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在家从来不说话。

  刘老师经过日常观察,觉得孩子好像有自闭症症状,于是,她上网查询,学习有关自闭症儿童训练方法,做游戏、玩积木、目光接触、拉手等方法,诱发他想要、要说、想笑。何嘉柱终于主动和老师说“再见”了,还能当场背儿歌、说童谣。孩子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便讲:“我孙子能开口讲话了,都是刘老师的功劳啊!”

  常勇帅患有严重的唇腭裂,没上过学,从小就和70多岁的爷爷生活在一起。孩子刚来时脾气古怪,由于语言障碍,他经常打其他小朋友,管严了,他还动手打老师。

  常勇帅听得见,听得懂,智力也没问题。刘振华便经常抚摸他的头,用妈妈的口吻和他说话。现在这个孩子已经能够从1写到10了。

  育桃李硕果累累

  校长刘立春评价,“刘振华老师是乡里所有老师学习的榜样,这些年,她放弃了多次职位晋升和优厚待遇的机会,对孩子一直不离不弃。她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患者,依然带病坚持工作。累倒了,从没说过累,诉过苦。在最基层的岗位上,她与保河村的乡亲心连着心,对学生的爱胜过自己的孩子。她几乎把全部时间都倾注在学生身上,倾注在基层教育事业。”

  最令刘振华欣慰和自豪的是,自己用辛勤的汗水、泪水,换来了学生的美好明天。自己的学生在学习上、工作中,大多数成为了同行的榜样和精英。

  2006年,她的学生周翠翠考入了南开大学,这个勤劳朴实的农村女孩已留在南开任教,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当乡亲们提起周翠翠如何优秀的时候,“那是刘老师教得好。”老实本分的周父总是这样说。

  2008年,学生王晓宇被哈尔滨工程大学录取,凭借着刘老师给予的精神鼓励荣获了全院仅有的一个保研机会,现已是中科院研究所的一名主力研究员;这些年青人心怀感激地称,刘振华老师是自己人生的奠基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刘振华多次收获金灿灿的荣誉。2015年获得自治区级最优秀乡村教师称号、论文荣评为国家级一篇、自治区级两篇。(记者 赵晓东)

[责任编辑 哈丽琴]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千古马颂》为啥如此火热?
大漠瑰宝:阿拉善仿古地毯
八省区美术作品展亮相呼和浩特
社区传来团结赞歌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近期任免一批领导干部
• 内蒙古纪委通报:呼市、包头市等7个盟市 9名领导干部受处分
• 内蒙古山东商会自治区理事会今天成立
• 2017年阿斯塔纳世博会内蒙古活动周开幕 布小林张伟致辞
• 内蒙古派出督查组督查各地中央一号文件落实情况
• 共享汽车被撞了 试运行10余天 发生三起车祸
• 未来一周 内蒙古将迎大范围降水 局地气温降至10℃以下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宣传云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