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妈妈出车祸,高位截瘫,为了挣医药费,爸爸没黑没白的炸油条,走乡串户的去卖,在别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纪,9岁的周艳梅就承担起了照顾瘫痪母亲的重任。为了省下钱来治病,娘俩喝了整整一年的粥。“记得那天早晨,我昏昏沉沉醒来,看到你颤颤巍巍地端着一碗滚烫的粥就要到床前了,可突然脚下一滑摔倒了。碗碎了,粥洒了一地,你哭着跪在地上,用小手捧呀捧……”
悲伤的背景音乐,演员投入的演出,将观众带到了那样一段心碎的往事中。
14岁的时候,父亲也患上重病,靠双拐走路,本就贫困的家庭陷入更深的泥淖。然而,小小的艳梅没有被生活打倒。一进门就为母亲喂饭喂药、按摩、翻身,上学住校,怕父母吃不上饭,她每个周末回家都要给父母做好一个星期的饭菜,放在冰箱里……她坚强乐观,尽心尽力地照顾着父母,甚至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在读大学时选了护理专业。
然而,这样一个好女儿,是养父母捡来的。不忍心孩子跟着他们受苦,这对老夫妇选择了把孩子交给她的亲生父母。“五年前他们就找过我,要走我等不到今天!爸!妈!没有你们二老,我早就冻死在外面了,是你们给了我生命,你们就是我的亲生父母,别说你们赶我走,就是打死饿哦,我也不会离开你们一步!”
这是本届草原文化节小戏小品专场演出中,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小品《报答》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剧情,真挚感人的亲情演绎,让现场观众几度泪目。
据了解,小品主人公周艳敏的原型就是来自宁城县的自治区道德模范周艳梅。“这样的处境,没有多少人能勇敢面对,而周艳敏却没有被生活打倒。去她家采访体验时,我被她的坚强乐观阳光深深打动了。她那句‘我妈妈不重啊,我一下就抱起来了’让我敬佩又心疼。”周艳梅的表演者陈长虹说。
“没见过比艳梅家还贫困的家庭,她妈妈在炕上躺着不能动,父亲拄着双拐,孩子那么孝顺,她告诉我们能照顾妈妈她很开心,别人都有妈妈,她不能没有妈妈,就是不上学,她也要照顾妈妈活下来。因为内心受到触动,快速进入状态,这个小品我们只排了一个星期就成功了。”养母的表演者王玉清说。她还告诉记者,每次一上场,听着音乐,想起周艳梅一家,眼泪就止不住。
“虽然遭遇不幸,一家人不离不弃,孩子更是撑起整个家,故事非常感人。这是一部很好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材,希望这样接地气、反应百姓真实生活的作品更多一些,让爱温暖更多的人。”观众苏小辉说。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霍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