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召开
绿荫笑纳四海宾,美景喜迎天下客。九月,鄂尔多斯,世界瞩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盛大启幕,196个缔约方的代表共聚一堂,共商全球防治荒漠化大计,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寻求更好方案。
时间的指针总是走过相同的区间,但历史的目光总是越过脚下投向无法丈量的远方。
过去那些难以忘却的日月,鄂尔多斯都在为追绿而步履铿锵,那是过去的现实;此刻,我们停下,将每一寸绿铺陈在世界眼前,这是现实的未来。
这期间,有窘迫的生态赤字,艰辛的人沙鏖战。
中国八大沙漠之一的库布其沙漠和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地占据着鄂尔多斯48%的土地面积,还有48%的土地是丘陵沟壑区和干旱硬梁区……鄂尔多斯人自省、自觉、自立、自救,选择进行一场经年累月的荒漠化治理的全民赶考。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在超越了最初的“争夺生存资本”的具象活动后,鄂尔多斯主动跳出自己看自己,用未来眼光和大局意识把握大势、谋划事业,用鄂尔多斯智慧创造出中国西部一个又一个生态治理范本,把生态资本转变为发展资本,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而经过时间沉淀和被实践检验过的那些“脉动”,如传承不息的绿色精神、因地制宜的绿色模式、全面出击的绿色转型、润泽长远的绿色启示……一次次先行先试,一次次久久为功,为人类荒漠化防治事业贡献了鄂尔多斯力量。
从中国西北走向世界,这一路,鄂尔多斯砥砺成锋,壮心不已。
世界目光对鄂尔多斯的垂青,源于鄂尔多斯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源于鄂尔多斯始终在完善各层级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源于产业向绿而生,在做大经济总量“分母”的同时,做大绿色经济“分子”;源于鄂尔多斯数代人攥指成拳,周而复始换来的“绿色存款”……宏阔的主题、绵长的叙事、热血的语境、永续的情节,这是“美丽中国”的鄂尔多斯故事,温暖全世界。
分秒涓滴,新的故事又在延展。一场以“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为主题的世界盛会,将鄂尔多斯的“绿色履历”布告全人类。
我们全情以待,以期更好凝聚在荒漠化防治中的价值认同和文化共识,让更多人跨越距离,向着绿色同行。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世界愈发清晰地看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此次大会将开启与会者新的审视维度,也为生态问题注入新的纾解力度。
大会将围绕联合国确立的“到2030年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的重大目标,讨论一系列重大政策性议题;推动形成《公约新战略框架》等5项成果;各缔约国提出本国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的国家自愿目标和行动计划。大会还会发布《鄂尔多斯宣言》,体现共识,体现“生态文明”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我国荒漠化防治成功经验和模式转化为国际语言纳入宣言。同时,利用大会平台,邀请“一带一路”沿线荒漠化严重的国家,共同协商在《“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动倡议》框架下建立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交流,共同推动“一带一路”荒漠化防治。发布《全球防治荒漠化青年倡议》,倡导和鼓励全球青年增强生态意识,为荒漠化防治贡献力量……在鄂尔多斯土地上蓬勃而出的新希望,必将让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方案、内蒙古实践、鄂尔多斯经验化作世界的写意之笔,绿染“地球村”。
日月恒升,壮景无限。荒漠化治理,世界看中国方案,中国有内蒙古实践,内蒙古有鄂尔多斯经验。今天,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借着与世界分享“鄂尔多斯蓝”“鄂尔多斯绿”的契机,鄂尔多斯又将踏上新征途,让绿色的薪火代代相传,让绿色的动力源源不断,让绿色的光芒熠熠生辉,以绿生金,让绿造福更加久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