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伊金霍洛旗荒漠化考察侧记
参会代表在考察现场合影留念
一路疾驰,刚进入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公路两旁的沙柳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一棵棵粗大的柳树,犹如大型的绿色火炬,挺立于大地之上。
很快,我们就到了伊金霍洛旗新街治沙站阿鲁图作业区,一条由沙柳枝条铺设而成的小路在沙丘中蜿蜒纵深。道路两旁,一丛丛沙柳在微风中摇曳,沙障内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参会代表记录治沙成果展示
来自澳大利亚的参会代表乔纳森用手摸了下脚下的沙土,又摸摸沙柳的枝条,向一名技术人员询问:“这种植物的根系能达几米?”
技术员人员告诉他,沙柳的根系能向下延伸4米,横向长至3米多长,它是防沙治沙的先锋树种。最为奇特的是,沙柳这种沙生灌木还能像割韭菜一样,具有“平茬复壮”的生物习性。
乔纳森表示,在他的家乡也有大片的沙漠,治理荒漠化也是他们一直在做的事情。当了解到治沙站一开始没有运输工具,工人就以肩扛、人背的方式把苗条运进沙里。由于经验不足,前一天挖好的树坑,隔一夜就被沙填平了,刚种好的树苗,第二天就被风连根拔起了。有时一场大风,就能吹走一个月辛苦付出的成果,反反复复不知多少回才能种活一片林地。这些艰辛的治沙历程和治沙人坚持不懈的韧劲让乔纳森深受感动:“荒漠化不好治理,但是你们的方法很好,长期治理下去肯定效果显著。”
工作人员正在介绍沙棘汁
在阿鲁图作业区,灌木林面积已经有22000多亩,沙柳资源十分丰富。以前,村民都把平茬下来的沙柳当烧火棍子用,直到3年前,东达集团开始专门收购沙柳用于刨花板的制作,年产量10万立方米的刨花板项目每年就可用掉30万亩的沙柳,沙柳一下子就值钱了。但是,近两年市场销售持续低迷,除了东达集团,其他的刨花板加工企业均已停产。于是,鄂尔多斯市政府于2015年10月正式在伊金霍洛旗投产了沙柳木型材项目。
“这个木头我感觉很有意思,能介绍一下吗?”在小霍洛作业区,德国参会代表拉尔夫对沙柳木制作的斗拱产生兴趣。据介绍,这是依托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提供的沙柳木型材制造技术加工而成的。
“德国市场目前对这款木材很认可,前段时间刚定制了140套沙柳木门。”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沙产业工程装备研究所总工程师李茂林说,“现在沙地里的农民也靠种植和平茬沙柳致富了,这不仅能有效解决沙柳平茬和种植的瓶颈问题,而且能调动农牧民种植沙柳参与沙漠治理的积极性。”
参会代表了解沙产业产品
在考察现场,专门用来摆放展品的大型木质亭子就是用沙柳木制作的,里面除了编篮、沙柳木斗拱,还有沙棘汁等产品。各国参会代表大开眼界,频频为这些的绿色产品点赞。“种植沙柳防沙治沙,再利用生物特性平茬制作木材,这比砍伐天然林要明智很多,是个治沙的好办法。”拉尔夫兴奋地说。
在伊金霍洛防沙治沙项目区,大家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治沙办法。该项目区地处成吉思汗陵北,从2010年开始,由政府投资,通过大面积推广沙地樟子松治沙造林,启动实施了成吉思汗陵周边防沙治沙及视觉景观区绿化工程。如今,677万株、9667公顷的绿化面积为美丽的天骄圣地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生态屏障。2015年,该项目区被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全国唯一以沙地人工植树造林为主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来自安哥拉的参会代表路易斯看到眼前郁郁葱葱的樟子松,连称神奇。他热情地拉住着伊金霍洛旗林业局副局长宋利平,一口气问了好几个问题:“这么大的治理面积当时投入了多少人力,这里的地下水位大概多少,浇水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个树苗又是哪里来的?”
宋利平详细地解答:这片项目区当时有500家企业同时参与作业,大多栽种的都是樟子松,这个樟子松苗就是由上一个考察点小霍洛作业区育苗成功后移栽过来的,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苗木的成本。目前,项目区还在积极探索发展森林碳汇交易,林下发展种养殖经济,继续完善集生物多样性保育、现代林业技术展示、休闲养生体验、森林观光游憩于一体的精品公园和景区,打造优秀森林旅游品牌,发展森林旅游产业链条,最终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曾经的沙地现在已经披上绿装
在长期的生态文明建设中,伊金霍洛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态观:绿色是和谐、绿色是实力、绿色是经济。在这一生态观的指引下,荒漠化局面彻底改变,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从解放初期森林覆盖率不足3%、近一半土地面积沙化,到现在森林覆盖率达到36.35%,植被覆盖率达到88%,伊旗的生态环境变化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这些数字也深深震撼了各国参会代表。(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施佳丽/文 孟和朝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