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些照片都是我在参观的沿途拍摄的,中国的治沙成果是明显的,技术也很棒。”《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召开期间,作为非政府组织的代表,来自孟加拉国的萨拉姆在鄂尔多斯的每一天都被深深震撼着。
在毛乌素沙漠,看着面前展板上的老照片,萨拉姆怎么也不愿意相信,脚下这片绿浪翻滚的土地,曾经是遍布黄沙、天气恶劣的无人区,“现在虽然也能看到些许明沙,但周围的沙生植被显然已成为主流,而且感觉气候也非常好,毛乌素沙漠成功的治理实践是中国的一大壮举。”
萨拉姆告诉记者,虽然孟加拉国不存在荒漠化问题,但干旱和土地沙化也在局部地区发生。“荒漠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这次大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各国可以互相学习借鉴防沙治沙经验,我希望将在中国看到的治沙技术带回自己的国家。”他说。
一边说着,萨拉姆又掏出了一个笔记本给记者看,上面的笔记密密麻麻,“这是我在达拉特旗参观银肯塔拉综合治理工程时做的笔记,那里人工播撒的扬柴、籽蒿、柠条以及为阻止沙漠进一步扩展的沙障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的治沙方式不仅有效,而且非常灵活和多样化。”
“不仅仅是经验方面的交流,中国的治沙还转变了我的思维观念,人们面对荒漠不是要一味地搬离逃避,而是要想办法去征服和治理它,将不可利用的土地利用起来,造福子孙后代。”萨拉姆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