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人物   
治沙造林三十二年 殷玉珍双手搬走“穷沙窝”
 

  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无定河镇,殷玉珍(见图)家门前绿树成排,拨开脚下的土壤,便露出了湿润的沙子,曾经的流动干沙已不复存在。登上坡顶的瞭望塔极目远眺,碧草连天,松涛阵阵。翻看旧照,难以想象,昔日这里竟是一片荒凉的明沙。

  正在地里干活的殷玉珍面容黝黑,一身军绿色的粗布衣裳,整洁利落。握手间,她厚实的手掌和粗壮的手指,传递出一种女性特有的刚强和坚韧。

  1985年,刚满20岁的殷玉珍,从陕西嫁到乌审旗这个叫“井背塘”的地方。看到当时周围的环境,她几乎绝望了。这里位于内蒙古和甘肃交界地带的毛乌素沙地深处,没有路,每次出门只能徒步几公里穿过茫茫沙地。“看到一望无际的明沙,我整个人都傻了,地种不成,羊放不了,可咋活?”她说。

  家门口就是漫漫黄沙,一刮风就被沙子堵了门。风一停,全家人一起用铁锹把门口的沙一点点挪开,这样的情景几乎天天上演。“只有在沙漠里把树种活,人才能活下来。”年轻的殷玉珍开始种树治沙。

  说干就干,1986年春天,殷玉珍用当时家中最值钱的一只羊,换回了第一批600棵小树苗,种在老房子周围。然而经历了一个冬春,这600棵树只活了十几棵。

  不断的挫折和失败,使她渐渐地摸出了治沙造林的经验:她先种上一溜一溜的沙蒿,将流沙基本固定下来,再在沙蒿带中间栽植沙柳、杨柴、紫穗槐等灌木树种,一株一株增加,一片一片延伸,这片不毛之地终于有了可喜的绿色。

  几年工夫,殷玉珍家周边焕发出绿色的生机。虽吃尽了苦头,但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她看到了治沙的希望。这时,她又有了大胆的想法——她要在沙漠里修路。

  枯枝和黄土铺垫而成的10公里简易路,使封闭的小天地开始通向外面的世界。随着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投入力度加大,殷玉珍的事业也迈进了“后治沙时代”,她想到了走循环经济的路。

  殷玉珍先后成立了内蒙古绿洲治沙造林有限公司,建了“玉珍生态园”,种上了小米、玉米、西瓜、桃、杏、李子,还建起了1000平方米的生态餐厅和40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新房子一楼有一间陈列室,30多年的照片,展示着这片沙地渐渐被绿色浸染的艰辛之路。“先治坡,后治窝”,殷玉珍半开玩笑地说,“我一直的信念就是,身边生态环境好了,再改善生活环境。”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32年坚守,殷玉珍让过去的穷沙窝变成了金沙窝。如今走进“井背塘”,一条新修的路蜿蜒通向殷玉珍家,路旁虽能看出是沙地,但到处可见低矮的绿色植被。距离殷玉珍家还有几公里远,延伸的公路猛然钻进一片林子。“看到林子,听到鸟叫,就到了我家。”殷玉珍欢喜地站在坡顶,指着一眼望不到头的树林告诉记者,“不管遇到什么难事,走进林子看一看,这些沙柳、松树就像我的孩子一样。风一吹,都在跟我招手,啥烦恼都没了!”

  生态环境变好了,许多被风沙赶走的飞禽走兽又重新返回并在林子里繁衍生息。32年间,殷玉珍织起片片碧绿,共改造沙地7万多亩,其中拥有林权证的林地就有5.6万亩。通过治沙,她获得了无数荣誉,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绿化劳动模范等。殷玉珍说,32年了,这些荣誉离不开政府和许许多多热爱生态的人的帮助,其中不乏国际友人。黄沙变成了绿洲,“绿洲”也是殷玉珍为自己的治沙公司起的名字。心血和汗水没有白费,她打算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治沙事业中。

  “我一个富不算富,通过造林带动更多人富起来,才算真富。”殷玉珍说,“今年,我联合周边的乡亲,制定了未来15年的规划。你问我有啥打算,我先不说,这是个小秘密,15年之后你再来看,到那个时候,咱们用事实说话。”(记者  吴  勇)

  《人民日报》( 2017年09月14日20版)

[责任编辑 哈丽琴]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全国首家无人值守书店在内蒙古党校运营
世预赛的内蒙古故事!
第十四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圆满落幕
【直击全运会】杨家玉获得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中国第五届酣客粉丝节9月8日至10日在呼和浩特召开
• 内蒙古各盟市经济指标出炉:鄂包呼生产总值居前三
• 异彩纷呈的金鸡百花电影节怎能错过?活动安排都在这里啦!
• 人民日报发表李纪恒署名文章:守望相助 努力建设亮丽内蒙古
• 全运会内蒙古代表团总结大会隆重举行
• 内蒙古1个集体和3名个人分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奖章
• 【治国理政新实践 内蒙古篇】电价洼地效应显现——内蒙古自治区能源产业向中高端挺进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宣传云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