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这为我们明确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首先要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
●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困难和挑战,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更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品格,需要理论创新
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是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它标定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共产党人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牢记历史使命,坚持与时俱进,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提出了不同的方针政策。从党的十二大报告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国共产党都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指出:“我们自己的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夯实了基础、做好了铺垫。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是在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客观判断世情国情党情和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得出的正确结论。这为我们明确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建党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实现“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目标后,正在逐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目标,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模式,支撑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意味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的不懈奋斗,既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拓宽了思路提供了借鉴,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宏伟蓝图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首先要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不仅在经济建设中要始终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经济总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地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要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2020年即将到来,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新的起点。现在,迫切需要把制定2020年之后30年发展战略的任务提上日程,抓紧研究和制定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现代化目标前进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步骤和战略措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描画出新的宏伟蓝图。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工作要有新谋划、新部署、新要求。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就。
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新的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执政、如何治国、如何引领国家走向未来等问题,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集中体现了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理论主题,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鲜明主题。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困难和挑战,就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宽阔的眼界、辩证的思维、创新的实践,研究和解决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历史性课题,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要以宽阔的眼界,弄清楚、看透彻、想明白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践问题,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需要。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研究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各式各样问题的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中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并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做到思想上有新创造、理论上有新概括,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是几十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推向新阶段。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推进,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如何继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就更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品格,需要理论创新。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在新的发展阶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
(□马永真 高晓焘,作者系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