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栏  >  第二届中蒙博览会特别报道   
蒙古国商人叫他“赛音查嘎达”
内蒙古新闻网  17-09-18 21:04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他是蒙古国商人眼中的中国“赛音查嘎达”(汉语意为“好警察”)他是身患癌症依旧奋战在一线的好所长、他是夜间抓贼的能手,他就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甘其毛都公安边防派出所所长黄健。

  黄健为蒙古国客商指路。

  9月18日,在办公室里,去年刚晋升为所长的黄健一边查看着民警刚刚拿来的法律文书,一边接受着我们的采访。让我们无法相信的是,33岁的他竟然还是一个癌症患者,今年3月才结束化疗,从医院返回工作岗位。今年以来,来甘其毛都口岸经商、务工的中蒙人员已达到4000余人,比去年增长了一倍还多,这让还在化疗中的所长黄健多少有些放心不下。

  对于黄健来说,忙碌是工作的常态和习惯。他说,与刚来派出所的那几年相比,现在的忙碌只能算小菜一碟。2009年,甘其毛都口岸由季节性口岸升级为常年开放口岸,巴音杭盖公安边防派出所的口岸警务室也“升级”为甘其毛都公安边防派出所。由于工作能力强,又会说蒙语,黄健从其他公安边防派出所调到甘其毛都公安边防派出所工作,成了该派出所的第一批民警。这一干就是8年多。

  黄健为蒙古国客商讲解中国的法律法规。

  在黄健的记忆中,最初那几年最忙碌的工作就是夜间抓贼了。一到夜间,口岸生活区的小偷们就活跃起来,被侵害对象多是蒙古国公民。因为蒙古国客商闭关就得回国,对找回被盗财物不抱什么希望,丢了东西很少报案。在黄健看来,抓贼是个体力活儿,也是个技术活儿。有一次夜间巡逻,他发现3个黑影从一个墙边一闪而过,就不见了踪影。机警的黄健顿时心生一计,他让司机把车灯关掉停在暗处,自己悄悄下车在暗处蹲守,然后让司机开车迂回到黑影可能藏身的后面。果然,看到警车开走,3个黑影观望了一会儿又现身了。黄健大喊一声:“站住,警察!”3个黑影果然做贼心虚,撒腿就跑,岂知后路却被包抄的警车拦住去路。经查,在3人租住的房屋内发现了盗窃来的天花板、煤气罐、羊皮、羊绒等赃物,3人本打算再次行窃,没想到却中了黄健的“套路”。

  如今的派出所建设了治安巡控室,口岸的街道、商铺、旅店、企业也都安装了视频探头,在巡控室看监控画面就能掌握辖区治安状况、发现案件线索,这让黄健相信口岸的治安环境会越来越好,口岸也会越来越繁荣。

  这样的想法和很多蒙古国客商及务工人员的憧憬不谋而合。来口岸务工的蒙古国司机宾巴给出的理由是口岸有黄健这样的“赛音查嘎达”。

  前几年,宾巴与人酒后发生矛盾,被一男子持刀扎伤了大腿,血流如注。黄健赶到现场后发现宾巴由于有失血过多已经近乎昏迷,而行凶男子还挥舞着手里的刀。情急之下,黄健与民警迅速将行凶男子制服,安排2名民警将行凶者押送至派出所,自己迅速联系医护人员为宾巴止血。由于口岸地区诊所条件有限,黄健雇了一辆车将宾巴送往100多公里外的乌拉特中旗人民医院。宾巴在中国没有任何亲属,治疗费没有着落,而做手术医院也要有人担保。正在医生们为难之际,黄健毫不犹豫地说:“人命关天,我是警察,我来签字,我来负责。”他利落的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又帮宾巴垫付了押金。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的宾巴得知后,感动的泪流满面,竖着大拇指地一个劲夸赞:“赛音查嘎达、赛音查嘎达。”

  在派出所工作的8年时间里,黄健走访群众5万多人次,登记暂住人口信息53127条,登记出租房屋信息1326条,搜集治安信息629条,接处警917起,办理治安案件315起,刑事案件54起,为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20余万元。

  2009年以来黄健先后被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评为执法标兵,巴彦淖尔市公安局执法标兵,巴彦淖尔市公安边防支队优秀执法民警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 2016年11月,33岁的黄健被查出患上癌症,他不得不暂时离开工作岗位接受治疗。在北京治疗期间,黄健克服化疗中疲劳、厌食、便秘、呕吐给自己带来的情绪波动,时常通过电话关心、鼓励、指导所内民警的日常工作生活。今年3月份,做完胃部恶性肿瘤手术、化疗了3次后,他急急忙忙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想想自己当民警、当所长经历过的一个个出警的不眠之夜,他觉得自己有时真的很烦恼,可是再想想现在蒙古国客商能来口岸开商店、开饭店,想想宾巴见他时叫他“赛音查嘎达”,想想自己这些年为口岸安全稳定和繁荣发展尽的这些绵薄之力,他又觉得很自豪。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赵弘 吴钰 莫日根 毕力格阿格玛)

[责任编辑 杨文娟]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