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宇峰正在联检大厅疏导蒙古国客商。
“欢迎来到中国,请您拿好护照,从这里办理入境边防检查手续。”9月18日,甘其毛都边防检查站的崔宇峰正在联检大厅疏导蒙古国客商。
崔宇峰2009年从军校毕业后分配到甘其毛都边检站当了一名检查员。入伍第一天,老检查员就告诉他一句话:在甘其毛都口岸,缺水不缺汗水,风沙大不如干劲大,气温高不如斗志高。
当年两国间的运煤通道只有三条通道,还是土路。风沙卷着煤尘,一天查车下来,就跟挖煤的人一样,脸黑的就能看见俩白眼珠,迷彩服上一层煤尘,耳朵里能倒出来煤灰,指甲缝里、擤的鼻涕都是黑的,边检站的官兵们每个人都患有鼻炎。“口岸缺水,一天供水4个小时,最尴尬的事情就是下班后停水,我们就只能拿干毛巾擦一擦。我终于知道什么叫缺水不缺汗了。”
现在的运煤通道变化可就大了,路面硬化了,3车道变成了10车道,“今年还给我们配备了口罩,每天定点供水6个小时,洗洗涮涮方便多了。”
“在这里,每天的工作和生活虽然有些单一、乏味,但必须把每一天当新的一天来过,因为边防无小事。”崔宇峰在甘其毛都边检站的工作大致有几种:查验出入境旅客护照、运煤通道查验车辆、站岗执勤等。“每天的执勤内容不一样,要想让口岸正常运行,每天大约需要20多名官兵齐上阵。”据了解,甘其毛都边检站全年人均口岸执勤时间达260天以上,实现了能源运输通道12小时无间断验放,确保了口岸通关更加便捷、秩序更加顺畅。
“我公司一名蒙古籍司机突发腰肌痉挛,身体一侧无法活动,亟需回国接受治疗,请求边检站给予帮助。”去年5月19日14时20分许,崔宇峰接到了一家涉外经贸公司的求助电话。经请示值班站领导,这个站立即启动跨境救助紧急预案,迅速向蒙方边检机关通报相关情况,并积极协调口岸联检单位简化通关手续,共同做好伤者通关准备工作。运送伤者的救护车辆抵达口岸后,办理出境手续、界碑会晤交接、及时转运伤者……在中蒙两国边检机关的共同努力下,仅用时5分钟便完成了重病旅客跨境救助工作。
近两年,甘其毛都边检站共收到来自通关企业、出入境旅客送来的锦旗、感谢信10余面(封),这一面面锦旗的背后,是边检官兵日日夜夜的辛勤付出。
甘其毛都边检站坚持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采用科技查验手段破解通关瓶颈和管控难题,先后投入190余万元对口岸指挥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建成双向可视对讲指挥、哨位智能分析报警等8个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实现“一触预警、联动报警”,新建并投入使用全区首例公路货运口岸原煤出境通道智能抓拍监控系统,每勤务班次可节省警力6名,减轻了工作压力,提高了通关效率,日均出入境运煤车辆由原来的1200辆次增长至2500余辆次。崔宇峰介绍:“哨位智能分析报警系统投入仅1个月,便成功抓获一名企图通过破坏围栏进入口岸限定区域的违法嫌疑人,有力维护了口岸安全稳定。” “对边检站而言,服务保障地方经济发展就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最大限度提高通关效率、改善通关环境,真正发挥边检站作为口岸发展‘助推剂’的作用。”采访结束时,崔宇峰郑重承诺道。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赵弘 吴钰 莫日根毕力格 阿格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