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的正北方,有一个地方叫做甘其毛都口岸,那里位置偏远,人烟稀少,自然条件恶劣。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却生长着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依米花,乌拉特海关缉私分局就有这样一朵“依米花”,她是来自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豪爽大方的蒙古族姑娘——陈乌兰。她凭着坚定的扎根信念,坚守在戈壁荒滩。
陈乌兰在国际禁毒日向蒙古国边民宣传毒品危害及禁毒知识。
陈乌兰2010年成为了一名缉私警察,8年时光,2700多个日日夜夜,她义无反顾的扎根茫茫戈壁,在一次次的缉私历练中汲取营养,把自己的根深扎在甘其毛都的土地上,悄然吐露着“依米花”独有的芬芳。 2010年刚到甘其毛都时,面对漫天的黄沙和繁重的工作任务,她胆怯过、迷茫过,甚至抑郁过,两千多公里的漫漫回家路,也让她深感绝望。但是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爱鼓励下,她开始对自己的工作有了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慢慢的,她学会了钻研海关业务,学会了分析案例,逐渐储备起了丰厚的法律知识,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有问题不再想着逃避,而是学会了正面面对。通过一段时间的磨练,陈乌兰逐渐从一个小跟班,变成了可以独当一面,能为新同志们起到“传、帮、带”作用的老警察。
陈乌兰在国际禁毒日向蒙古国边民宣传毒品危害及禁毒知识。
8年来,乌拉特海关缉私组变成了乌拉特海关缉私分局,陈乌兰也从“全能岗位”走到了专人专岗的法制审理岗位。期间,她爬过大车、斗过走私犯罪分子,写过材料、管过缉私组动产不动产,搞过情报、组织过各项文体活动,几乎所有科室的工作都做过一遍。8年来,陈乌兰先后参与侦办刑事案件20余起、行政案件900多起,案值超2亿元人民币,协助关局情报、侦查部门翻译各项材料50多份,参与海关监管货物超千万吨,征收税款几十亿元。尤其在2015年查获了呼和浩特关区数量最大的毒品走私案。 2011年12月17日凌晨三点多钟,寒冷的冬夜,昏暗的月光下,一伙走私分子的身影出现在了中蒙边境线上,他们行动诡异,如同嗜血的大漠豺狼,循着利益的气息,一步步逼近。
缉私警察棒棒哒。
为了将这伙犯罪分子一网打尽,缉私组全体民警齐上阵,凌晨两点就设伏在边境线上。那天的气温在零下38摄氏度左右,寒风夹杂着砂石像尖刀一样打在每个人的脸上生疼,因为风沙太大,大家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刚刚设伏时, 陈乌兰还不忘跟其他同志们打趣:“以后咱们出任务前事先备上一瓶酒吧,你们看武松喝了酒都敢上山打老虎了,我们也可以喝酒御寒啊。”大家都被她的这句话逗乐了,笑声过后,谁都不说话了,因为被严寒笼罩的缉私警察们已冻得嘴唇颤抖说不出话来。
时机成熟,随着带队领导的一声令下,已经冻僵了的缉私民警们毫不含糊迅速冲向前去,陈乌兰更是巾帼不让须眉,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身子跃出的那一刻,便将一名走私分子拦腰抱住,扑倒在地。 在这次抓捕行动中,陈乌兰的表现令大家刮目相看。为什么呢?因为她身材比较瘦小,看起来好像都经不住甘其毛都口岸的大风一样,更别说与蒙古国彪悍的犯罪分子对抗了。
缉私警察棒棒哒。
本领来自平时的苦练。无论是什么样的天气,她总会坚持跑步,饭后打球,睡前看书,这些习惯雷打不动。这种种好习惯锻造了陈乌兰的好体质,按她的话说,积累了革命资本,她也由此成为了呼和浩特关区远近闻名的“女汉子”。
陈乌兰以“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能干”的全能型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积极办案、敢打敢拼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语言优势,不畏辛苦、积极作为,主动融入到蒙古国边民群体中去,及时全面收集第一手情报信息,并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广泛摸排走访口岸地下市场、商户、旅店业,积极加强执法现场阵地控制,以自身的无怨付出和足智多谋,确保缉私执法反应迅速、耳聪目明。
2014年,陈乌兰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有为青年”。2015年,她与乌拉特海关缉私分局的乌日娜、刘艳红组成的“草原三姐妹”在全国海关开展巡回演讲,她们扎根边关、无私奉献的动人事迹感染了很多人。8年后的今天,陈乌兰这朵“依米花”还坚守在甘其毛都口岸。登高望远,眼里尽是一片荒凉。不止是戈壁荒滩,还有由风沙与煤灰结合的沙尘暴、龙卷风,一如她初来时看到的模样。只是,她此刻的内心没了恐惧,没了迷茫,却多了一份坚定,多了一份热爱。 在祖国偏远地区为建设边疆、献身事业的“陈乌兰”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所付出的汗水与艰辛无以言表。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赵弘 吴钰 莫日根毕力格阿格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