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80后的蒙古族汉子,也是一名铁骨铮铮的戍边军人。他就是曾任内蒙古达茂联合旗满都拉镇巴音哈少嘎查党支部副书记的边防军人那木斯来。
2004年,怀揣军旅梦想的那木斯来走进了火热的警营,2012年,调到满都拉边防派出所做外勤民警,2013年,开始了巴音哈少嘎查党支部副书记的生涯。巴音哈少嘎查地处中蒙边境,居民237户,经济发展水平和牧民群众生活水平较低。还有14户牧民居住在靠近边境不到5公里的地区,环境复杂,管理难度大。年轻的那木斯来面对嘎查经济落后的情况,隔三差五到牧户家走访了解情况,开始了自己的思考。
满都拉边防派出所副所长那木斯来在孙伟家了解情况。
牧户孙伟与阿拉腾花是当地典型的牧民,收入单一,经济条件较差,两口子看着年幼的孩子对未来的生活发了愁。那木斯来开始帮孙伟夫妇出谋划策。他考虑到当时满都拉口岸发展迅速,经济增长很快,进出境及自驾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依托口岸经济从事个体经营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孙伟家的草场又距离满都拉镇最近,交通便利。于是他建议孙伟开个蒙古国小商品店或牧家乐。中肯的分析和憨实的为人让孙伟夫妇动了心,最终用卖掉羊群的全部积蓄开办了一家拥有18座蒙古包的牧家乐。
如今,孙伟夫妇经营的牧家乐远近闻名,那木斯来也经常把前来咨询的游客介绍过去。5年来,两口子不仅把投资的50万元成本收了回来,还买了房、买了车,每年旅游旺季就在草场经营生意,淡季就到满都拉口岸打工。“我们现在的日子过得可比以前舒服多了,口岸发展好了,我们的生活也好了,真的特别感谢那木兄弟!”孙伟充满感激地说。
大风中,满都拉边防派出所副所长那木斯来帮助巴音哈少嘎查的孙伟加固蒙古包。
5年来那木斯来记不清帮助过多少人,做过多少事儿,只记得要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用真心换民心。2017年,那木斯来卸任巴音哈少嘎查党支部副书记。然而这几年“民警村官”的经历,却是他从军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笔财富,也让他深深体会到口岸繁荣对百姓生活有着怎样的意义。
满都拉口岸作为中蒙边境的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陆路口岸,为牧民增收致富搭建了平台。随着满都拉口岸扩大对外开放,中蒙贸易往来的大门将更加开阔,为促进两国经贸、人文交流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尤琨马建荃来春誉王鹏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