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一阵阵来自内蒙古草原的清风,通江达海,溥畅而至,向东刮进京津冀、辽吉黑,向南吹至港澳台、东南亚,向北穿梭于中蒙俄经济走廊,向西直达中亚、西亚和欧洲腹地。在更高层次全面开放的内蒙古,正将开放、合作、发展之风吹向世界各地。
风之所向,印之所记。内蒙古,逐渐在世界舞台上发声,唱响“内蒙古好声音”!
这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内蒙古风”
2013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
穿越千年、绵延万里的古老丝路,因这一重大倡议而重返全球视野,也为内蒙古带来新的开放发展机遇:
这里有植根历史的丝路情结——内蒙古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这里也有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内联8省区、外接俄蒙,与俄蒙在文化、旅游等方面交流合作密切。
全力投入“一带一路”,唤醒丝路昔日繁荣,内蒙古义不容辞、刻不容缓。
而加快融入的重要抓手就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指出,完善同俄罗斯、蒙古国的合作机制,把内蒙古建成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当年9月,中蒙俄三国元首举行首次会晤,就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达成共识,正式宣布共同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次年7月,三国元首第二次会晤,批准相关合作文件,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这便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源起,如今,在这条走廊上一系列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中国最大的陆运口岸满洲里建成进出口资源加工园区,铁路年换装能力从3000万吨提升到7000万吨;中蒙最大的陆路口岸二连浩特的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开工;去年从内蒙古始发开行的中欧(中亚)班列线路达7条,运行33列……
这是强劲吹向五湖四海的“内蒙古风”
“加快形成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吹响了新号角、擘画了新蓝图。
“居高声自远”,全力投入“一带一路”的内蒙古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胸襟,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内蒙古风”强劲吹向五湖四海。
对内,全方位深化区域经济协作,加强同周边省区的务实合作。主动融入京津冀、辽吉黑等地区发展,深入实施呼包鄂协同发展战略,深入落实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认真实施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乌大张合作区建设,促进乌海与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
对外,完善同俄蒙合作机制,扩大对东北亚的开放,拓展向南开放新空间,加强同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贸往来,构筑向西开放的国际经贸大通道。
——今天,内蒙古以开放姿态走出去,遍发英雄帖,诚邀五洲客。
去年11月,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诚邀国内外精英共同开发大数据价值蓝海。
今年2月,在北京举行的内蒙古自治区与中央企业合作恳谈会现场签约重大项目88项,诚邀央企和内蒙古心手相牵,助推北部边疆经济转型升级。
7月21日,外交部内蒙古全球推介活动在外交部蓝厅隆重举行,向世界发声:“壮美内蒙古,诚邀五洲客!”
——今天,内蒙古不断扩大朋友圈,让世界走近内蒙古,内蒙古拥抱大世界。
去年11月,“2016内蒙古·香港重点合作项目推介会”在香港举行,开展系列经贸和推介交流活动。“草原明珠”约会“东方之珠”,蒙港合作更上一层楼。
今年6月,2017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在云南昆明开幕。16家内蒙古企业亮相本次商洽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推介我区优势特色产品,展示我区对外开放形象。
8月,2017年阿斯塔纳世博会内蒙古活动周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拉开帷幕,利用世博会这一国际平台宣传内蒙古,充分挖掘内蒙古与中亚国家的合作潜力。
9月6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市拉开帷幕,来自196个缔约方、20多个国际组织的2000多人参会。开放的内蒙古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收获了光彩与荣耀,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
这是激情拥抱广阔未来的“内蒙古风”
“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秉承全方位开放思维的内蒙古,成为推进“一带一路”、致力于合作发展的行动派。
我们在行动!随着对外开放脚步不断加快,一度以偏远著称的内蒙古已不再遥远,而成为内联外通的中心,呈现出空前的繁荣。
满洲里、二连浩特,内蒙古最繁忙的两大口岸,一列列中欧班列从这里呼啸而过。目前我国已开行的中欧班列中,60%以上途经内蒙古。2016年,经二连浩特、满洲里口岸出入境的中欧班列线路达33条,跨境班列共1202列。借助口岸和通道优势,内蒙古已基本辐射并互联了全国便捷高效通道,逐步打通了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铁路或陆海联运跨省运输。
我们在行动!吹向四面八方的“内蒙古风”,正发挥着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作用,迸发出巨大能量。
内蒙古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41个地区建立友好关系,全区每年仅接待俄蒙游客就达120多万人;随着区内首个电子口岸建成投运,内蒙古同“一带一路”沿线57国建立贸易关系,全区口岸年过货能力近2亿吨;与俄蒙建立三国五地旅游联席机制,成立“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与陕甘宁建立“丝绸之路”合作机制……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未来,“内蒙古风”必将吹向更高更远的地方,迎来更新更美的明天。(本文由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和内蒙古日报社合作的大青山工作室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