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等四个重要文件,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可以预见,中央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将进一步加快向深度推进。
3个月前,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这是一个超级委员会:习近平亲任主任,三位政治局常委任副主任,一位政治局常委兼任办公室主任。在第一次全会上,就一口气审议通过了《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工作规则》等四个重要文件,并将这一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框架基本搭建起来了。
去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这是一个总体框架。2017年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到今年6月的第一次全会,作为国家战略的军民融合发展,四梁八柱渐次立了起来。可以说蓝图已经擘画,主要任务、重点领域、基本要求都已明确,施工图和任务表也已清晰,下一步就是如何深化、促使发生化学反应的问题了。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国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如果我们把时间轴再拉长一点,在近五年来两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习近平对军民融合战略的高度重视。2013年两会,习近平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的通稿约1100字,这次通稿的重点是习近平首次提出了新时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强军目标这一重大课题。即便如此,讲军民融合部分也占了约240字。2014年两会,通稿约1400字,习近平就如何实现强军目标作了精辟阐述,其中依然包括约240字的军民融合内容。2015年两会,通稿约1450字,军民融合部分约870字。2016年两会,习近平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的通稿约1724字,讲军队创新的部分约为917字,超过一半的篇幅。2017年两会,通稿约1740字,讲军民融合和科技创新就用了约840字。
“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习近平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对军民融合这一战略的精辟概括和准确定位。他强调要求各有关方面在“统”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见实效。习近平一系列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如催战响鼓,如凿冰重锤,如引路明灯,廓清思想迷雾,破除发展桎梏,指明前进方向。
放眼世界,美国、俄罗斯等主要国家纷纷在科技领域军民融合上加大战略投入,力求在激烈的国力比拼和军事竞争中掌握先机、赢得主动。能否把握好安全与发展的黄金分割点,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今天,不断追赶的中国军队来到又一个关键的历史档口。当前,太空和网络成为新的制高点,纳米技术、临近空间技术、高超声速技术不断突破,新概念武器向实战化方向发展,发轫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世界新军事革命正在酝酿新的质变。挑战空前严峻,机遇就在眼前。抓住了就能乘势而上,抓不住就可能错过一个时代。正是对这种形势的清醒认识,习近平才念兹在兹,把“融合、协同”作为军队科技创新的路径,通过科技创新来进一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融合度越来越深。必须要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抓紧推动科技创新和进步。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我们有独特的制度优势。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目标是,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也是一次头脑风暴,需要广大军民更新观念,化解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矛盾问题,最终用融合之力锻造国家安全之盾。我国的政治制度具备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传统优势,在调配资源方面,有向战略重点集中的能力和传统,中央政府的决心和意志,能够比较坚决地得到贯彻,这些制度上的优势,在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上,将会起到非常重要而显著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作为一种国家战略,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也存在着巨大潜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要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就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强化顶层设计,加强需求整合,统筹增量存量,同步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体系和要素融合、制度和标准建设,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努力开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新局面。(作者王传宝系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