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这五年·评论   
从大型成就展看全面从严治党: 回应了期盼、展出了自信
内蒙古新闻网  17-09-30 15:02 打印本页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9月25日,“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展。

  在第十展区,展出了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巨大成就,这几天受到很多观众和媒体的关注。许多展品照片,特别是一些落马领导干部的忏悔书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也在网上热转。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心民心所向,人民不但希望经济好、生活好,还希望党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五年全面从严治党,重拳反腐、狠抓作风,挽救了党,更赢得了党心民心。

  展览之热,热的是人民的温度,热的是大家对十九大以后反腐不松劲的殷殷期盼和真切嘱托。这更加激励我们,管党治党一刻都不能放松。

  展柜里的这些忏悔书,大多是违纪党员干部在执纪审查过程中亲笔书就。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接受执纪审查前后都经历过思想认识的剧烈转变,但最终都真诚向党悔过、主动交代问题,在忏悔书中以笔为刀,把自身问题从里到外解剖得淋漓尽致:苏荣的忏悔书写了28页;陈旭在剖析自身错误的同时,还对司法体制改革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这一切,反映的正是五年来中央纪委把政治摆在第一位,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

  须知,纪委不是党内公检法,执纪审查不是刑事侦查。纪委是党内的政治机关,而执纪审查本质上是党内审查。一切工作,都要体现党章要求,凸显“政治”两个字,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真正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五年来,各级纪委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从党章党规、系列讲话的高度去衡量被审查干部的行为,既查清问题,又体现思想政治水平。对被审查的党员干部以同志相称,带他们学习党章党规,重温入党志愿书……执纪审查不是冷冰冰的事实调查,而成为有温度的教育感化;不光要查清问题,更要触动灵魂,把犯了错误的党员干部拉回到正确轨道上来,让他们经历一番彻悟,彻底看清自己给党和人民造成的伤害,发自内心对党和人民说一句:对不起,我错了!

  “办案组在办案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既对我严格要求,又充满人文关怀,我非常感动且心服口服。”“我虽然被开除了党籍,但我不会忘记组织45年来对我的培养。我会永远记住党组织这个家,记住党这位可敬的母亲。”这是黄兴国、周本顺忏悔书中的话。从这充满感情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真真切切的痛悔。如果不是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到位,执纪审查不可能达到这样触及心灵的效果。

  与普通人违法犯罪不同,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违纪违法给党和人民造成的伤害,不是单单用法律准绳就可以丈量清楚的。白恩培巨额受贿,王珉玩忽职守,武长顺滥用职权、徇私枉法……这些具体的犯罪事实,自有法庭给予公正审判。然而,黄兴国、王珉对天津、辽宁政治生态的破坏,苏荣未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给江西造成的严重腐败问题,周本顺、谷春立等人的作风问题对党风政风的污染,诸如此类问题,具体的法律条文往往很难加以评判。

  这就需要我们站在政治的高度去审视,用党章党规、理想信念宗旨去衡量这些党员干部给党和国家带来的恶劣政治影响,在政治上给人民一个交代。也以此警示每一个党员干部尊崇党章、敬畏党章,守住底线,向着高标准努力。

  这场展览,让大家看到了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我们党如何救赎灵魂、净化肌体,也看到了党强烈的“四个自信”——敢于直面问题、直言问题,敢于把高级领导干部的忏悔录亮出来,便是这自信的一个最好证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张琰)

[责任编辑 杨文娟]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