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五年发展点滴印记   
从“深圳模式”到一带一路 改革开放让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
内蒙古新闻网  17-10-10 16:12 打印本页 来源:人民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近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世界为之赞叹。美国学者基辛格在其出版的《论中国》一书中坦诚,世界上几乎没有人可以想象得到今天的中国会出现如此巨变。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引擎,今日的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也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肯定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将其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设计和规划,并由此提出“一带一路”“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让改革开放有了更广泛、更包容、更具生机的重要意义,也让世界看到只有改革的中国才能带来更多惊喜。

改革开放创造世界奇迹 “深圳模式”广受外界称赞

改革开放的春风在神州大地孕育出一个个快速发展的奇迹,深圳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深圳是中国设立的第一个对外开放的试验城市,1992年邓小平著名的“南方讲话”也发生在深圳。

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篇章。他提出的“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也正是这个伟大觉醒,才让改革开放在中国大地开花结果。

近40年里,深圳凭借着这股敢于天下先的闯劲,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取得了傲人的成就。深圳也从当年的一个小渔村摇身变成中国南方大都市,从一个人口只有3万人的边陲小镇发展到人口过千万的现代大都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79年的不到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75万亿元,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外界也以“深圳模式”来形容中国经济发展,并纷纷效仿。非洲的吉布提、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等国家官员均公开表示过,中国深圳特区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对非洲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希望在中国的指引下建成“非洲的深圳”。坦桑尼亚总理平达曾说,深圳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令我们备受鼓舞,充满信心。期待不久的将来,坦桑尼亚可以将巴加莫约等经济特区建设得像深圳一样成功。

实践证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圳模式”受到广泛好评,也是世界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赞誉。来自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的赞比亚学员斯卡鲁巴认为,“深圳速度”很好地诠释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经验,那就是很好地结合领导层的战略规划与人民的参与。

“中国的大门对世界始终是打开的,不会关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坚定了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个地方调研就选择了广东。

“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这是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的开拓,要上新水平。”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语,宣示了要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坚定决心。

新起点新高度 “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开出“良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探索在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的当口下,如何找到一条能融入世界,同时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创建自贸区,成立亚投行……五年来,中国不断践行改革开放,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了30%以上。今日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这一极具时代价值和历史深意的伟大倡议,从理念构想到人心聚合,从顶层设计到行动规划,都灌输了坚定开放的理念,以创新、包容、协调发展作为新路径,力求构建一个蕴含不同文明、实现全人类共同发展的富强之路。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7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与30多个参与国家签订产能合作协议。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9个项目提供17亿美元贷款,“丝路基金”投资达4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一系列合作协议和成果,让世界认识到“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也是中国为世界经济开出的“良方”。

共商共建共享 “命运共同体”开创世界发展新纪元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一带一路”建设要“把中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

“一带一路”四年的建设成果超出预期,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型,贸易投资大幅增长,重要项目合作稳步实施,习近平擘画的“区域大合作”正在逐步形成。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就曾表示,“一带一路”提倡与沿途各国共谋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倡议。证明中国有意愿、有能力为世界发展开创新纪元。

印度德里大学经济学教授拉尔表示,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

俄罗斯财政部财政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萨文斯基对记者表示,中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注重惠及周边国家。现在世界人民已经看到“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公平、务实的平台,让沿线国家享受到发展的福利。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新兴市场可持续发展对话倡议全球项目主任唐达宁称,“一带一路”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血液,是一种提倡包容、平衡发展的新路径,确保符合各国利益。“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国际社会应广泛共同参与。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伙伴关系小组政策顾问阿莱娜?帕基奥尼认为,我们要确保“一带一路”的倡议做出的贡献能够直接使得利益相关方从中受益。能够帮助我们来抗击贫困,减少贫困,提升更多国家的福祉。

2016年11月,第7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以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合作目标的“一带一路”倡议被首次写入,得到193个会员国一致赞同。3个月后,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五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决议,首次写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今年9月11日,“一带一路”建设的“三共原则”被纳入“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中国理念已转化为国际共识。这再一次佐证秉持开放的合作精神,将成为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追求。

“一带一路”建设极富人性化,对于推动建立新的全球治理体系有重要意义,是新的“全球大桥”。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的话是多么形象的比喻。

“我们正走在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上。我相信,只要我们相向而行,心连心,不后退,不停步,我们终能迎来路路相连、美美与共的那一天。我相信,我们的事业会像古丝绸之路一样流传久远、泽被后代”。2017年5月,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如是说。

中国改革的车轮滚滚向前,“一带一路”正成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公共产品。

千年丝路再一次焕发出蓬勃生机。意大利前总理罗马诺?普罗迪说,“作为一个意大利人,这是历史的一个记忆。当年的丝绸之路,是从威尼斯到中国,而今,丝绸之路又回来了”。

[责任编辑 王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喜羊羊 美洋洋
剪纸喜迎“十九大”
爱老敬老我为先
四季游火了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十九大代表风采】爱心浇灌桃李芬芳
• 民族文化的守望者——访十九大代表苏梅
• “在呼和浩特度假很开心”
• 民族团结 在内蒙古永放光彩
• 我区在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获得21个奖项
• 【治国理政新实践· 内蒙古篇】全面依法治区 让草原祥和边疆安宁
• 【十九大代表风采】自我超越的追求从未停止——记党的十九大代表、我区射击射箭马术运动管理中心运动员陈东琦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宣传云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