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在呼和浩特拉开序幕。9月25日,在呼和浩特赛罕区大学路小学进行了“全国知名工作室优秀主持人精品课展示”活动,作为名师的她也走上演讲台向现场的老师汇报名师工作室三年的发展历程。
她就是郝佳老师,现任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通顺街小学副校长。
努力成为名师
因为热爱,所以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2001年郝佳走上教师岗位,就立志做一名好老师。“经过学习和实践,我了解了教书育人的内涵,逐步转变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逐步转变教学方法。不断钻研教材,不断磨课与讲课,听取领导和同事的建议,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在课堂中,郝佳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此,郝佳很有感触:“我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兴趣为先导,在读中理解和感悟文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和情感体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到以情育人,以情育知。”
每一堂课,郝佳尽量让每个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深入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逐步地爱上语文课。
主持名师工作室的工作
2014年,呼市教研室成立小学名师工作室,郝佳有幸成为其中一个工作室的主持人。同年9月9日,呼市小学语文工作室成立。以郝佳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共有9位成员,分别来自不同的学校,都满含着对小学语文的热爱。
郝佳工作室的定位是:在研究中成长,在实践中提升,在合作中前进;秉持“规范、严谨、求真、务实”的理念,确立了“阅读教学中第一课时有效性的研究”这一主题。工作室的总体思路是专题引领,自主实践,区域联合,同伴互助,共同发展。
按照《呼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方案》,郝佳和她工作室成员制定“六个一”行动,即阅读专业书籍,参加听评课,倾听专业培训,做好课堂实录,撰写专题论文,总结个人成长。三年的时间,工作室全体成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围绕研究主题,进行了许多课例的实践、探索。在团队研修中,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每位成员所带年级的不同,组织大家分段整理教学目标内容,总结相关要求,做到人人心中有“课标”,使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有方向和目标,有训练的重点和着眼点,第一课时的教学就会脚踏实地,教学就有了“根”。
工作卓有成效
经过数次实践,郝佳和她工作室成员初步梳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第一课时教学流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识字学词,落到实处。3、紧扣课题,读通读顺。4、抓住重点,理解课文。5、读写结合,注重积累。
团队的实践研究让郝佳体会到:“第一课时的教学必须要抓好字词,强化初读效果。帮助学生利用关键句子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取舍,突出重点,为第二课时的精读感悟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团队研修的过程中,在郝佳的带领下,每位成员都得到了自我成长,实现了自我突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奋斗,她的个人档案中出现了一串串闪光的数学,她所主持的工作室在2017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名师工作室。(记者 鲁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