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安全无小事。呼和浩特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食品药品安全呼和浩特”为有力抓手,坚决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认真落实“四有两责”,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保持了有序可控、稳中向好的态势,没有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食药安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党政同责,着力提升食药安全保障水平。将食药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适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专题研究部署“六小”行业食品安全、“厨房革命”专项整治、“餐桌污染治理”等工作,为全市食药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此基础上,呼和浩特市还不断加快推进信息化监管步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9个旗县区、开发区全部完成了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并配备了执法终端。全面推行监管区域网格化、监管内容表格化、监管过程痕迹化、监管手段智能化的“四化”监管和“四不两直”的检查方式,不断规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行为。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持证(含备案)餐饮服务单位数量由整治前的11294家,增加到目前的14247家,建成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70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餐饮服务单位14336家,与2016年相比,A级占比由15.2%提升至23%,B级由42.5%提升至48%,C级由37.3%下降至24%。完成“明厨亮灶”改造的餐饮服务单位由2016年底的7927家上升至13434家,“明厨亮灶”占比率由66%升至93.7%。在全社会形成了“办餐饮亮厨房,就餐看厨房,脏乱差就走人”的管理和消费理念。全市共检查食品“六小”单位71162家次,关停整改10673家次,取缔947家,责令整改16611家次。集中清理流动摊贩69725处,收集加工废弃油脂1190.35吨,坚决治理餐桌污染,呼和浩特市食品安全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科学监管倒逼企业自律
作为呼和浩特市一家餐饮企业负责采购的管理人员,每天清晨,张鹏都会准时出现在呼和浩特市的美通批发市场,“现在食药监管人员随时会对农副产品进行抽检,这让我们这些餐饮企业进起货来更放心了。”
正如张鹏所言,从每天的凌晨时分开始,呼和浩特市美通批发市场就开始了一天的繁忙,每天都会有数千吨的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从这里流向首府市民的菜篮子。为了保证首府市民一大早就可以在家门口的各类市场买到新鲜农副产品,也是从凌晨开始,呼和浩特市的食药监工作人员同样会准时出现在这里,随机对市场内的瓜果蔬菜进行抽检,对农产品农药残留进行快速检测,初步筛查农药残留……用科学化的监管手段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并通过检测结果实现引导公众消费,倒逼企业自律。
据了解,截至目前,市食药监局已经为呼和浩特市的20所学校和16家大型批发市场、超市配备了快检设备,大幅提升其自检能力。同时,自治区与呼和浩特市共建的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也顺利通过了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对传播食品安全知识、指导消费者食品质量检测、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推动食药安全社会共治
食药安全需要全社会共享共治才能砥砺前行。为此,市食药监部门围绕主体责任落实,全力推动社会共治、成果共享,建设“平安首府”,打造幸福城市。
为此,呼和浩特市在全市食品生产企业中实施食品安全授权人制度,建立建立“四品一械”月巡查、季例会、半述职、年评议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监督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召开企业警示教育大会,进一步强化企业的食品安全主体意识。
同时,呼和浩特市还多渠道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共建格局。不断完善“12331”食药投诉举报制度,累计对符合条件的36名举报人实施奖励。大力开展食药安全宣传工作,举办企业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等集中宣传活动。定期召开食品药品安全信息通报会,累计曝光违法典型案例500多起,建立食品诚信“红黑榜”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累计点击量达11.59万人次。聘请全市2000多名网络订餐配送员为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极大提高了社会力量对食药安全共享共建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此外,呼和浩特市还积极通过创新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探索推进食药监管新模式,为舌尖上的安全监管植入越来越多的创新DNA。(宋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