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医科大学北京校友风采
千里草原,岁月如歌,61载医药学府走出无数精英,内蒙古医科大学自建校以来,学脉延绵,学耀北疆,精诚、至善、博学、尚行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内医大莘莘学子,将内医大精神传遍世界各地。
内蒙古医科大学是一所以医学为主,集理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于一体的多科性高等医药院校。学校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1956年,一大批来自于祖国各地的医学专家和科研人员来到了内蒙古呼和浩特,筚路蓝缕,开启了建校、育人、发展之路。为了建设好内蒙古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国家抽调选送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医疗界顶尖人才构成了内蒙古医科大学的师资队伍,学校成立之初,隶属于国家卫生部,1958年划归为内蒙古自治区管理。老一代医学教师们不仅传授着医学知识与技能,为自治区及其他地区培养和输送医学人才,还奠定了内医大人的开拓与进取精神。学校始终坚持“立足内蒙古,服务基层”的办学宗旨,将提高内蒙古地区各族人民的医疗保健水平作为崇高使命,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长期以来始终处于内蒙古医学教育的龙头地位。学校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适应建设“健康中国”“健康内蒙古”对医学等相关学科培养专业人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蒙古国、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特别是积极招收蒙古国留学生,努力开展留学生教育。学校现有校友分布于中国、美国、蒙古国等全球各个国家地区共7万多人,在以医药为主的多行业中发光发热。
毕业生中杰出校友的多少是评价一所大学办学水平和毕业生质量高低的最佳指标,充分体现出大学立德树人的成就及对国家和社会的人才贡献力及影响力。以北京地区校友为例,现有我校校友3000余人,他们分布于医药为主的各个行业,勇于担当,表现突出,作为本行业的翘楚贡献自己的力量。目前,活跃在首都北京的校友主要以77级以后为主,三大学科和专业均有突出人物,其中临床医学专业以77级季加孚、78级董尔丹、85级魏永祥为代表的国家顶尖人才;中医蒙医药专业以77级梁俊、84级张青为代表的中医人才,还有在各个阶层、领域、专业的一大批优秀校友,体现了内蒙古医科大学毕业生的质量、素质和工作能力水平。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断创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董尔丹校友入选2017年国家院士候选人,季加孚校友入选2017年北京学者计划,魏永祥校友被评为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工程“十”层次人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作为医药行业的翘楚,他们为人民健康而努力着,他们都是实现中国梦的佼佼者、引领者和带头人,是新时代征程中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社会进步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样的杰出校友还有很多很多。
内蒙古医科大学自195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自2005年起,先后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区外院校联合培养7个学科的博士研究生。2009年,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自治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建立能够同时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层次齐全的民族医学高等教育体系,形成了以蒙医药学为核心,现代医药学、中医学为主体的高等教育“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其中,蒙医学、中药学和蒙药学被教育部评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蒙医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今年,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教育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三方联合签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关于共建内蒙古医科大学的意见》,标志着内蒙古医科大学正式进入全国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7年10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召开了全体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拟按需推荐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初审名单、拟新增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初审名单、拟新增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审核名单,内蒙古医科大学名列拟按需推荐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中医学专业名列拟新增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内蒙古医科大学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将党的教育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坚信,内蒙古医科大学会越办越好,在为国家培养输出人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内蒙古医科大学校友更会在全球遍地开花,弘扬内蒙古医科大学“精诚、至善、博学、尚行”的校训和文化,为我国、为我区及周边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
季加孚——
“北京学者”
医疗系1977级校友季加孚,硕士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博士毕业于英国卡迪夫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现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肿瘤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任国际胃癌学会(IGCA)主席、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外科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美国外科学院会士(FACS)、英国皇家外科学院院士(FRCS)、英国皇家生物学会会士(FRSB)、亚洲外科学会(ASA)常委。
季加孚长期工作在胃癌外科临床与科研一线,率先建立并统一我国胃癌标准手术规范,主持制定NCCN胃癌指南中国版,完善国际胃癌分期系统普适性,并创建了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建立了最具规模的胃癌临床大数据平台。他在国内率先创建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新模式,通过大规模临床研究确立适用于中国人的围手术期化疗方案,显著提高了我国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成果写入国际胃癌临床实践指南。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胃癌及癌前病变临床样本资源库及共享平台,有效解决了我国胃癌重大研究项目样本资源短缺的难题。率先对胃癌基因表达进行系统性大样本研究,发现了一组胃癌生物学特征性标志物,临床前药物敏感性研究为胃癌精准靶向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
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多个奖项。担任“首都十大疾病恶性肿瘤领域领衔专家”,入选“北京学者”等多个人才计划。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在《The Lancet》、《Cell Research》等SCI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总影响因子340.1。
董尔丹——
2017年国家院士候选人
医疗系1978级校友董尔丹,医学博士,1994年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担任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副主编,Chinese Medical Journal副主编,医学科学报副主编,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副主编,中华高血压杂志副主编以及其他10余家杂志副主编及编委。同时他还是《血管生物学》(第2版)主编(本书荣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10000个科学难题(医学卷)》副主编。任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华夏医学科技奖理事会指导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近年来董尔丹多次获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奖励与表彰。他长期从事心血管基础研究,曾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发表论文百余篇。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魏永祥——
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工程“十”层次人选
医疗系1985级校友魏永祥,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9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基金课题4项,科技部863计划课题子项目1项;承担北京市课题3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2篇,并参编专著及大学教材10部,获科研成果5项。
在医学界,嗅觉研究绝对是一个冷门。然而,就是这个冷门,却让魏永祥为之痴迷,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去努力,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他主要侧重于微创外科技术对鼻生理功能的影响、嗅觉功能客观监测及嗅觉转导机制的研究;建立了国内嗅觉和味觉化学感觉功能试验室,对嗅觉和味觉的主观检查和客观监测以及影像学方面的评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临床研究。
目前,他在微创外科技术对鼻生理功能和嗅觉方面影响的相关研究,对嗅觉和味觉的主观检查和客观监测以及影像学方面的评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临床研究,其研究成果为本专业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他还开展了嗅觉信号转导机制及嗅神经再生与嗅觉障碍的基础研究,主持承担多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国内开展嗅觉味觉功能的相关检查,对各类嗅觉和味觉障碍的诊断及治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陈乃宏——
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主持者
中医系1979级校友陈乃宏,毕业后考取国费奖学金,赴日本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4年成为日本北里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2001年至今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并同时兼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中心副主任及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院长,同时他还担任国际期刊《Neuroscience》《Eur J Pharmacol》等10余家杂志的编委和审稿人,及中国《神经药理学报》等10余家杂志的副主编、编委。陈乃宏主要从事神经精神药理学、神经分子生物学、中药药理学、神经系统疾患的创新药物研发及作用机理研究。
近年来他主持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等10余项,参与“863”“973”(子课题)项目、省部级项目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20余项,其中“十一五”期间主持的“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课题”(左黄皮酰胺——一种新型的抗老年痴呆药物)后期工作已完成Ⅰ期临床。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英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18部,申请专利12项,授权专利3项。他参与完成的项目获得2010年和201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以及201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苏亚勒——
自主创业的践行者
医疗系1986级校友苏亚勒,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后从事心胸外科专业临床工作20余年。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青岛市黄岛区委员会常委、中国社会福利协会理事、健康中国青年工作研究促进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全国基层医疗发展专家委员会主任,青岛市黄岛区慈善总会理事。
自2009年自主创业,成立了青岛中康国际医疗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现任青岛中康国际医疗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福利中心院长,青岛中卫国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国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医云联(北京)国际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青岛中康爱邻里智慧医养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等。
他致力于健康体检、健康管理、综合养老、专科医疗、智慧医养等多个大健康产业领域的探索研究。目前,中康国际旗下拥有6家专业健康体检中心,1家青岛示范型智慧健康医养服务体验中心,运营管理一所青岛市最大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护理院及职业培训学校,同时正积极推动青岛瑞源中医医院、肿瘤医院两个区级重点医疗项目的开工建设。他带领中康国际荣获“十一五中国健康管理领先品牌”“十一五中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青岛市创新型发展企业、青年文明号、五星级医疗服务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荣誉。
2015年3月,中康国际在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全国首家健康体检领域的新三板挂牌公司。中康国际已逐渐发展成为一家集团化、连锁式、360度生命健康管理的大健康产业综合服务商。
王向东——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计划学科骨干
医疗系1992级校友王向东,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基础部副主任,教育部创新团队成员,鼻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计划学科骨干。曾获欧洲过敏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奖学金。承担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攻关计划课题等国家和省级课题8项,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担任《过敏性鼻炎》等多部专著编委。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2016),二等奖两项(2004、2014),2009年获得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分会首届青年医师奖。
他通过亚洲、欧洲和大洋洲六中心研究,在国际上首次阐明CRS免疫模式的全球异质性,发现北京地区CRS与国内成都地区、日本、欧洲和大洋洲的CRS患者存在明显差异,为免疫分型和精准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入选过敏科学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J Allergy ClinImmunol》的主编精选文章。在国际上首先报道了2011年中国18个中心城市过敏性鼻炎患病率达到17.6%,比2005年的11.1%明显上升,显示了过敏性鼻炎对国人健康的危害,发表于过敏科学领域排名第二的杂志《Allergy》。
郝鹏——
优秀的基层一线医务工作者榜样
医学系2003级学生郝鹏,主治医师,现任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35病房住院总医师。毕业后只身奔赴北京,从海淀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做起,在基层服务于社区百姓。两年后考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钻研心血管专业基础知识,认真阅读了国内外两万余篇专业文献,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在一线工作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几乎在每天工作时间外加班最多时达6个多小时。郝鹏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心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尤其擅长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年参与冠心病介入手术1000余例。他曾参与组织冠心病学科交叉暨介入治疗大会(CMIT)、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GWICC)、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等国内顶级心血管病学术大会的组织筹备、手术直播工作,工作之余参与编译了《预防心血管病学》《老年医学》等多部论著。郝鹏说,工作岗位来之不易,患者的认可使我信心百倍,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我的母校争光,为基层医务人员博彩,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专业人才。(仲玉霞 赵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