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初心,穿越时空,永志不忘;使命,持续担当,催人奋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怀抱这个初心和使命,共产党人就有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朝着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这个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共产党人就有永不迷失的灯塔和坐标。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200多处提及“人民”,4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3次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在对未来的战略擘画中,更是时时处处强调人民的获得感。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朝着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前进,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朝着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前进,必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围绕这一重大变化干事创业、开展工作,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打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种种制约,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为人民谋幸福,百姓满意是最直接的衡量标准。朝着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前进,必须立足当前,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让人民群众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历经96载的岁月磨砺,党心和民心始终心心相印。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我们就一定能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