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走进阿左旗乌兰牧骑排练厅,记者看到一位30多岁身材高大而健硕的男子不时纠正着演员的舞蹈动作。他就是刚刚在全区乌兰牧骑工作会议暨乌兰牧骑建立60周年表彰大会上被授予为“优秀乌兰牧骑队长”荣誉称号的该旗乌兰牧骑队长胡日查。
“获得‘优秀乌兰牧骑队长’荣誉称号,既是鼓励也是鞭策,作为一名基层乌兰牧骑的带头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只有把乌兰牧骑这支‘红色文艺轻骑兵’优良传统继承好发扬好,才能无愧于这份荣誉。”胡日查说。为了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文艺宣传演出,从表彰大会回来的第二天,胡日查就投入到紧张的排练中。
今年35岁的胡日查出生于阿右旗,父亲乔宝就是当地乌兰牧骑老队员。耳濡目染,让他从小就爱上了文艺。“因为父亲,很小就接触到了乌兰牧骑,他的言传身教让我对乌兰牧骑这支队伍有了深厚的感情。”胡日查说。
1996年,怀着对乌兰牧骑的向往,15岁的胡日查报考了阿右旗乌兰牧骑,经过一个多月的筛选考察成功入选。刚进乌兰牧骑时,为了学好舞蹈基本功,他每天早晨5点就要起来训练,每天仅睡3到4小时。“那时训练很苦,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腿疼,但是为了梦想,我一直咬牙坚持。”胡日查说。
1999年,胡日查被选调到阿左旗乌兰牧骑,由于工作成绩突出,3年后被任命为阿左旗乌兰牧骑副队长,2016年担任队长。在阿左旗乌兰牧骑工作期间,他每年到农牧区演出达130多次,足迹踏遍了阿左旗每个角落。
有一年的夏天,胡日查和队员到阿左旗额尔克哈什哈苏木去演出。该苏木地处腾格里沙漠中,不通油路,他和十几名队员先乘大巴车到中转点,再换乘卡车进沙漠,等把所有的装备装上车后,由于没有地方,队员们都只能站在车厢里。在茫茫沙漠中行车,缺少经验的司机迷了路,他们在沙地中走走停停辨认方向,本来3个小时可以到达却走了6个小时,起伏的沙石路也让他和队员晕车吐了一路。
“到达苏木后,看到早早守候在那儿的牧民,大家顿时忘记了呕吐的不适和浑身的疲惫,立即换上了演出服装。每一个节目表演完,牧民们的掌声是那么热烈,他们的喜悦感染了我们,有的队员连唱四五首歌都下不了舞台。”胡日查回忆道。
到农牧区演出,经常是露天的舞台和单薄的演出服,在冬日的大漠那可是刺骨的冷。有一次胡日查在冬天带队到一个嘎查演出,寒冷的天气让他患了感冒,队员们劝他休息,让另一个队员顶替他上场。他却说:“牧民们这么欢迎我们,我不能让他们失望。”他带着病硬是在寒冷的舞台上坚持演完了自己的节目,为此他回到家躺了一周。
“每到农牧区演出,农牧民就像过年一样高兴,每场演出都要三四个小时,农牧民才会尽兴;经常是这边的演出还没结束,另个嘎查的农牧民就赶来邀请,农牧民热忱也更加激发了我们演出激情。”胡日查说。
提起胡日查,队员们都竖起了大拇指。20多年来,他先后创作了大批优秀歌舞作品,并在全区、全国获奖。其中,他创作的歌曲《巴丹吉林迎宾曲》《拥抱大漠》,在中国民族歌曲演创大赛中荣获“中国民歌十大金曲金奖”;编创的器乐演奏的《三匹枣骝马》和男群舞《祈愿》,在第六届全区乌兰牧骑艺术节中,分别荣获表演二等奖和创作三等奖;创作的歌曲《梦回阿拉善》荣获“放飞中国梦——相聚在北京2015大型音乐展演盛典”创作金奖;在“全国二胡、古筝、马头琴群英会总决赛”中,他演奏的马头琴曲《巴丹吉林我的摇篮》荣获个人特等奖、《驼铃》荣获演奏一等奖。
“作为年轻一代的乌兰牧骑人,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编排出更新更好的文艺节目,多下基层演出,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到基层,丰富农牧区群众的精神生活,让乌兰牧骑的精神永驻大漠。”谈到今后的工作,胡日查说。(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