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内蒙古放开“三权”为创新加码
内蒙古新闻网  18-01-15 09:51 打印本页 来源:科技日报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下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建立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鼓励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合理收入、扩大科研机构和高校自主权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划。

  对于科技创新步伐相对缓慢的内蒙古而言,分配新政的出台会激发怎样的活力和动力?

   为科研“松绑”,释放创新活力

  长期以来,科技经济“两张皮”的现象在内蒙古一直比较突出。一方面,科研机构、高校取得的科研成果被各单位“雪藏”,另一方面企业因为缺乏核心技术而“嗷嗷待哺”。

  “科研机构、高校对其拥有的科技成果,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外,可自主决定采取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开展转移转化活动,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科技成果的使用、处置和收益分配不再审批或备案。”对于《意见》中这条极为抢眼的新举措,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表示:“把科研成果的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下放给单位,无疑是为他们松了绑,激活了市场、激发了研发动力,‘三权’的放开为创新驱动增加了润滑剂。”

   坚持价值导向,让科研人员分红利

  《意见》在涉及“鼓励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合理收入”时如是表述:在保障基本工资正常增长的基础上,绩效工资总量可以在基本绩效标准线的3倍内核定;支持科研机构、高校将成果转移转化所获收益用于奖励对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奖励比例不低于科技成果转化净收益的70%。

  “这种力度是空前的,激励作用将会立竿见影。”在二氧化碳捕集新材料发明人、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建斌教授看来,发挥财政科研项目资金在知识价值分配中的激励作用,对于科技创新步伐相对较慢的内蒙古来说,正是一副“强心剂”。

  为了更好地调动科研院所和高校人员参与创业创新的热情,《意见》还明确,科研人员在履行好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到企业和其他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等兼职并取得合法报酬,科研机构也可根据需要开设创新岗位接纳外来人才。(记者 张景阳)

[责任编辑 哈丽琴]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阿尔山雾凇惹人醉
乐享寒假生活
塞北雾凇
冰雪草原举行骆驼文化节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海赤峰通辽呼伦贝尔新任领导选举产生
• 费东斌当选为乌兰察布市市长
• 喜讯!内蒙古1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乌兰察布市选出新一届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
• 冯玉臻当选为呼和浩特市市长
• 2017年内蒙古112个PPP项目落地 总投资超1400亿
• 内蒙古公布首批10个自治区级双创示范基地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宣传云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