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8新春走基层  >  走转改故事   
【网络媒体走转改】指尖上的绿色农业新销路
内蒙古新闻网  18-01-23 11:56 打印本页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柴金梁在大棚里采摘黄瓜

  “通过微信出售有机蔬菜就能实现‘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销售目标,”内蒙古雨润三和农业公司的大棚里,柴金梁掰下一根成熟的黄瓜扔进了采摘蓝,他口中的“但为我用”则是利用微信群线上渠道,把刚采摘的蔬菜“点对点”送上客户餐桌。

  大棚保温系统可以精准现实空气温度、湿度及二氧化碳含量。

  “设施农业虽然投入大产出慢,但干了两年就渐渐喜欢上了这个行业。”曾经做过产业工人的紫金梁眼中,第一产业“咋算咋挣钱,咋干咋赔钱”的症结在于没有实现农业产业专业化作业。“不仅要分开种植者与销售者,更要把种黄瓜的农民和种西红柿的农民区分开,”他说,只有实现农业标准化作业,农民熟悉了种植标准,才能在农业实际生产过程中实现标准化。

  微信销售人员正在分拣蔬菜

  温室大棚一旁的屋子里,红红绿绿的果蔬成箱摆放在地上。负责微信线上销售的高怀霙正组织员工进行蔬菜分拣,给装好果蔬的塑料袋上贴上二维码。“我们有几个微信销售群,通过微信接龙下菜的小游戏攒人气,一般够了50人就开团。”高怀霙说,简易包装不收费,冬天一天能发50多件,天热时一天能发100多件。变现快的营销模式不仅解决产量滞销的问题,各家超市的批发商也能通过微信直接订单批货。“上个月我们一个月的线上销售就有11万元。”

  有了好产品和好渠道,摆在柴金梁面前的是好技术和好人才的缺失。“现在娃娃们都不愿意种地,”柴金梁说,自己雇佣的工人年龄结构普遍在50岁左右,也缺少专业的知识。虽然困难重重,但干一行爱一行的柴金梁仍满怀信心,“设施农业现在是朝阳产业,我相信以后会发展的更快、更好。” (陈立庚)

[责任编辑 杨文娟]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政府买单 社区老人享受家政服务
感受历史文化底蕴
突泉县第五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隆重开幕
首届辽上京冰雪文化那达慕开幕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职名单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职名单
•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张韶春、杨伟东为自治区副主席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职名单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 2017年,内蒙古纪委“拿下”了这些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领导干部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专门委员会主任任免名单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宣传云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