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8新春走基层  >  走转改故事   
【网络媒体走转改】新时代,看农村改革“七十二变”
内蒙古新闻网  18-01-25 16:24 打印本页 来源:中国台湾网 
 

  大庙镇东陵村村支书李筱姣向记者介绍今日东陵村的现状。(中国台湾网王鑫摄)

  东陵村的“变”:从贫困户变成富裕家

  东陵村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大庙镇西南8公里,北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皇陵仅一墙之隔,南接凤阳山脉。这里曾经也是一块贫困“高地”。

  在一个下雨的早晨,记者们来到大庙镇东陵村,昨日的贫困“高地”已然成昨日黄花,为带动东陵村攻克贫困“高地”,发展产业经济,在大庙镇支持下东陵村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7月8日成立。依托凤阳县东陵村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等7个农村合作社,东陵村农业产业不断扩大。凤阳县东陵村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合作社也先后获得了县、市、省、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的荣誉称号。

  那么曾经的贫困户今天生活又如何呢?

  记者们参观了位于凤阳县东陵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曾经的贫困户陈如芬就在这里通过承包温室大棚脱了贫,致了富。虽然前段时间下了大雪,有几个大棚被压垮了,但是,其余大棚中的农作物长势都不错。这里就是东陵村的扶贫项目之一,在这里我们也见到了陈如芬。

  “我以前就是做点小生意,要养活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也不能出去打工,几乎没什么收入。”陈如芬给记者讲起了自己曾经的贫困经历。在讲述的过程中,她声音几度哽咽,眉头皱着,原本因为紧张握在一起的手也向两边摊开。

  据陈如芬介绍,从2009年底承包了8个大棚到今天的31个大棚,在经历了单一种植蔬菜,到转型种植草莓,再到今天的蔬菜草莓同时种植,在不遇天灾的时候,每个大棚年收入可达两万元。2016年陈如芬就已经在凤阳县城贷款购买了一套123平方米的楼房,说到自己今天的收入、生产规模以及发家经历,她的表情立刻多云转晴,豪爽的笑声不时响起。

  成功脱贫致富的东陵村村民陈如芬向记者展示自己种植的草莓。(中国台湾网王鑫摄)

[责任编辑 张睿]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骆驼盛会
【定格】大数据云平台:为企业助力 为农民圆梦
文艺轻骑兵领到新“坐骑”
耍雪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职名单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职名单
•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张韶春、杨伟东为自治区副主席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职名单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专门委员会主任任免名单
• 2017年,内蒙古纪委“拿下”了这些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领导干部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宣传云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