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8新春走基层  >  走转改故事   
【网络媒体走转改】中国二重的“花甲”年:一根管道见证“大国重器”的铸造之力
内蒙古新闻网  18-01-25 19:49 打印本页 来源:未来网 
 
      据介绍,中国二重诞生于1958年,到今天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基地之一,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辖子企业,是关系国家安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性、战略性企业。

  两个管嘴误差在正负0.5度,不锈钢晶粒度要大于等于两级,2000多吨的钢铁高温锻造中不允许产生裂纹……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二重)厂区门口锻造完工的AP1000第三代核电主管道,对外人来说弗如庞然大物,而中国二重的工作人员却对其每一寸肌肤、每一个幅度都了若指掌。

  2011年,中国二重制造的世界首套第三代核电AP1000主管道A段。中国二重供图

  1月25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18年“新时代新梦想”全国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采访团来到四川德阳市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近距离看大国重器的打造过程,再走国家命脉企业的先锋改革之路。

  与机械装备技术较劲60载助推高精尖科技打响中国名牌

  据介绍,中国二重诞生于1958年,到今天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基地之一,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辖子企业,是关系国家安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性、战略性企业。人们熟知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华龙一号、C919大型客机里的关键零部正是出产于中国二重之手。

  2011年,中国二重为方家山核电项目制造的泵壳。中国二重供图

  越是大工程越是细节里见成败,诸如华龙一号的中国核电技术要实现突破,其传送能源的核电主管道就必须做到“零瑕疵“。中国二重的副总工程师郑建能告诉记者,眼前的这些透着银光的核电主管道相当于人体的主动脉,将反应堆出来的热水送到蒸发器,在蒸发器里将热水加温形成蒸汽,最后再通过管道回到容器。整个过程要求主管道耐高温、无裂缝,对焊接技术铸造技术要求极高。

  “2010年的时候,(成套主管道)国际上的报价是4000万欧元,相当于4亿人民币。”郑建能说。高昂的价格让中国核电的推进和研发陷入瓶颈,与其从外国进口,中国二重选择挑起重任,打破世界技术封锁,自主研发中国的核电管道。经过3年的努力,上千个日夜,AP1000第三代核电主管道终于研制成功。

  “我们自主研制成功后,市场价就降到1.37亿,现在市场价格已经在1亿以下。”郑建能说,目前AP1000第三代核电主管道只有中国二重能生产。该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成品即将送往石岛湾核电站进行焊接安装。

  不只是AP1000创造国产化奇迹,60年发展历程里,诸多“首台”、“首套”在中国二重研制成功,解决了一系列国家“有与没有”、“受制于人”的难题。其中,我国第一支百万千瓦核电发电机半速转子、三峡水电机组铸锻件、火电机组大型铸锻件等在内的数万兆瓦电站都是中国二重的明星产品。

  作为世界大国,秉承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中国也积极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将“明星产品”推广到各个国家。

  郑建能说,目前中国正将自主研发的核电主管道送至友邻巴基斯坦,协助解决其核电发展过程中技术、资金等问题。

  浴火重生抓改革创新发展比肩世界水平

  60载岁月,见证了中国二重的成长繁荣。但再回顾历史,中国二重却历经沉浮,几破几立,敢于在改革浪潮中勇作先锋,才终成今日的“大国重器”。

  犹记得,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洪钟敲响,国门打开,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这其中有机遇也有挑战。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二重也开始步入新的发展时期。

  初步整顿、恢复性整顿、全面建设性整顿,奏响了企业改革开放的前奏曲。随后,二重迅速确立了“坚持改革,坚持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工厂方针,从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迈进,开始了一次次全新的尝试:彻底打破“大锅饭”,推行经济责任制;改革干部制度,实行厂长负责制;改革管理体制,实行分厂制;改革用工制度,推行合同制……

  冲破思想、体制的樊篱,中国二重披荆斩棘,在浴火中重生。

  既要对内改革,也要对外开放。几十年里,二重还开始了与国外著名企业的技术引进以及在设计、制造上的合作,热加工系统大规模技改如火如荼展开。

  在这一过程中,二重引进消化吸收了国外锻压设备、大型铸锻件等产品制造技术,并在“拿来”的同时不断创新,提高了国产化水平,开发生产出了一批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企业从外延扩大再生产逐步转向内涵扩大再生产。

  国内首台内直径达到Φ9800mm的炼化设备-镇海焦炭塔在镇江基地完工。中国二重供图

  在此期间,国产最大100t/m对击锻锤、国内首条全自动模锻件生产线12500t曲轴前梁锻造生产线、国内首台4000t热模锻压力机、国家重点技术攻关项目600MW火电机组大型铸锻件、上钢三厂3300mm四辊可逆式中厚板轧机等产品纷纷在二重精彩亮相,留下了令人瞩目的纪录、令人感喟的故事,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1987年宝钢2050mm热连轧机的制造成功,标志着二重已具备国际先进水平大型成套设备的研制能力。

  新时代新梦想直面挑战再创奇迹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新时代下,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国家队”的中国二重将面临更艰巨的任务,迎接来自海内外更高水平的技术挑战。

  面对未来,中国二重立下了誓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新发展,致力于建设“三化”新二重,为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推进我国由装备大国走向装备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记者 廖瑾)

[责任编辑 郭惠超]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