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栏  >  草原儿女再出发   
【草原儿女再出发】天地之大 黎元为先——内蒙古民生发展报告
内蒙古新闻网  18-01-27 01:40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赵丹 柴思源 韩雪茹 叶文畅) 有一种关怀,总能穿越时间,在人心中触发绵绵不绝的感动。

  有一种情谊,即便相隔万里,也总能感受到发自肺腑的力量。

  4年前,顶风冒雪、不惧风寒,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党中央对内蒙古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和牵挂来到祖国北疆大地。迎着飞雪走进社区、牧户,深入林场、企业。从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到呼和浩特市,总书记温暖的话语、戍边战士坚定的眼神、各民族同胞幸福的笑脸……那个冬天的一幕幕动人情景,依然深深铭记在每个人的心中。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4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内蒙古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增进各族群众的获得感。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4年来,在这片被总书记深深挂念的热土上,各族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实际行动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奋力拼搏!

  过去与现在交汇:深刻变化见证满满幸福

  “我们大伙儿都想让习近平总书记再来一次阿尔山,看看我们现在的好日子!”49岁的李唐玉打出生就和父母挤在林区的小土房里。“搬进楼房的第一个晚上,我和媳妇高兴得一夜没合眼,盘算着以后的好日子。”回忆起这4年间生活的变化,李唐玉感慨万分。

  2014年1月26日午后,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严寒,来到地处边陲的兴安盟阿尔山市。在林区困难群众的家里,总书记叮嘱当地干部:要加快棚户区改造,排出时间表,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要做好慰问困难群众工作,让每个家庭都过好节。

  “从板夹泥房搬进了崭新的楼房,我们这些林区的困难职工前前后后都住进了楼房,搬家的时候大家都高兴得敲锣打鼓,放上了鞭炮!”在和李唐玉一样的困难林业职工眼里,今天的日子美得确实像做梦,而这梦也真真切切发生在了阿尔山的老百姓身上。

  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让阿尔山林业职工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阿尔山市委、政府将棚户区改造作为“头号民生工程”。2016年,全市圆满完成城区棚户区改造任务,投入资金36亿元,完成房屋征收9688户62万平方米,筹措回迁安置房源2829户,已经回迁安置1857户……一片片设施齐全的标准化居民区拔地而起,安居让阿尔山棚户区居民幸福感倍增。2017年,阿尔山市还新增改造6处城市生态广场,建设实施11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梦幻阿尔山,已经成为人们心中全新的故乡。春天,万物复苏,满山开遍杜鹃花;夏天,花红树绿、天蓝水清,不化的冰雪令人叫绝称奇;秋天,层林尽染,配上金灿灿的阳光,尽显生命华章;冬天,纯净的雾凇晶莹剔透,静谧的山林环抱着阿尔山人的富足和恬静。

  在辽阔的内蒙古大地,这样可喜的变化俯拾皆是。

  2014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锡林浩特市楚古兰街道爱民社区。总书记的话语让社区工作有了明确方向: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千方百计使群众生活更方便一些,使群众表达诉求渠道更畅通一些,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4年间,爱民社区发生着看得见的变化。

  “马大夫你好,我的体检结果有问题吗?”“您别着急,大夫正在给您制定健康综合建议,我明天把结果送到您家。”进入2018年1月份,社区医生马燕飞格外忙碌。“锡林浩特市推行凡是65岁以上老年人和高血压、糖尿病重点慢性病人群,都可以在社区免费体检。我们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增了B超机、心电图机等仪器,以便于大家就近体检。”马燕飞介绍说。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我们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领悟了党的十九大精神,爱民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佳对社区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为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改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在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巴彦淖尔嘎查,看望了81岁的牧民玛吉格。这位4年前向习近平总书记反映当地有的牧户在用电、通行上还有些困难的老额吉,滔滔不绝地说起这几年的好光景:“现在嘎查通了常电,打开水龙头就有干净的自来水哗哗地流出来。我现在每个月还有600多元的养老金呢!”

  2017年,自治区启动对2.3万户偏远农牧户用电升级改造工程,继续开展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8635公里。针对北部牧区缺水严重,锡林郭勒盟在2015年和2016年共投资2.2亿元,在北部6个牧区旗市建成3000个储水窖,通过送水服务队送水上门、集中供水等方式,彻底解决了人畜饮水难题。

  一户普通的三室一厅,布置温馨,家电家具齐全。4年前,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模拟家庭”里的孩子们在这里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我现在是一名老师了!”当年受到习近平总书记鼓励的大学生闫志净特别骄傲,2014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呼和浩特市第四中学录用。聋哑女孩王雅妮去年6月从市特殊教育学校毕业,“习总书记到福利院时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学业有成’,这些话我都牢记心中。我要像福利院的叔叔阿姨们一样,从事平凡而有意义的工作!”聋哑女孩用手语表达着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有一颗感恩的心很重要,对儿童特别是孤儿和残疾儿童,全社会都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共同努力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谆谆嘱托化成了前进的动力——福利院确定“感恩的心,感谢有您”为文化主线; -下转第2版

  继续重点打造小家庭式养育模式;建立儿童福利机构标准体系……

  福利院院长武文俊说:“全面奔小康,一个都不能掉队,孤残儿童也包含其中。未来福利院将继续坚持以儿童利益和需求为出发点,全力保障好孤残儿童基本权益,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脱贫与致富同步:深度发力不负总书记嘱托

  冬日的阿尔山银装素裹。这几天,白狼镇林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包五月家拉爬犁的马每天都不闲着,皑皑白雪上,游客们三三两两坐上爬犁,一边看景一边说笑。“夏天赶马车,冬天拉爬犁,人多的时候,一天下来能挣个两百多元。”今非昔比的包五月在“政府+企业+贫困户”扶贫措施的帮扶下,贷款10万元搞起了旅游。通过入股,她还拿到当地特色养殖合作社和林俗文化公司的分红,实现了稳定脱贫。去年,阿尔山市40%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旅游业实现了增收脱贫。

  困难群众的生活,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深关切。兴安盟是自治区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2014年,这里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风雪兼程的足迹,也倾注了他心系困难群众、情牵脱贫攻坚的一片深情。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决守好民生底线!

  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把群众放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自治区党委明确责任目标: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举全区之力,向精准扶贫精准脫贫聚焦发力。

  行动是决心最好的体现。2017年,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员由每村2至3人调整为5至10人,全区选派驻村工作队7239个,驻村干部近4万名,覆盖全部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经过一轮又一轮攻坚,脱贫攻坚战迎来了历史性的转变: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57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37.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4.7%下降到3%以下。2017年实现全年减贫20万人以及1个国贫旗县、13个区贫旗县摘帽任务,累计减少深度贫困人口6.64万人。

  打赢脱贫攻坚战,方法尤为关键。扶贫与扶志、扶智咋结合?自治区向15个深度贫困旗县、258个深度贫困嘎查村、12.9万深度贫困人口聚焦发力,把“扶贫扶志扶智”的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和产业扶贫结合起来,加强政策引导、教育引导、典型引导,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树立勤劳致富光荣脱贫导向,加快补齐“精神短板”,让贫困群众敢想敢干、能干会干。

  大病一场,小康泡汤。2017年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占41%,是第一大致贫因素。面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个特殊贫困群体,全区建立起了因病致贫人口信息化动态管理系统,贫困人口免费进行健康体检。全面实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三个一批”行动计划,推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模式。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

  分类施策,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带资入股龙头企业,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东八号乡天和永村贫困户张润廷喜领4000元分红;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包要斯图家通过养羊产业脱了贫。充分发挥农牧业大区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扶贫特色产业,几年来,全区已经形成了乳、肉、绒、薯、粮油、饲草、食用菌、瓜果、药材、旅游以及民族用品等十大扶贫特色产业。去年,70%以上的财政扶贫资金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全区有214万户农牧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有24.4万贫困人口在产业化利益联结中获得稳定收入,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通过产业扶贫“强筋健骨”。

  啃下“硬骨头”,要有硬措施。去年,面对脱贫攻坚中一块比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内蒙古迎难而上,拿出更精准的举措、采取超常规的力度,无畏挑战,全力攻坚。

  各级财政扶贫资金支出121亿元。自治区本级出资20亿元设立扶贫产业基金,还整合了49.3亿元涉农涉牧资金用于脱贫攻坚,协调金融机构新增扶贫贷款215亿元。

  ——投入各类资金33亿元,集中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641个,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搬迁,3.7万人入住新居。

  ——资助各类学生531万人次,2017年全区新增幼儿园173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66%。

  ——l7.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485家企业结对帮扶673个贫困村,实施帮扶项目826个。

  这一系列数字背后,折射着内蒙古在全面脱贫攻坚进程中扎实的前进步伐。

  无论脱贫攻坚有多难,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必须将困难群众记在心坎上、扶到紧要处,才能不负总书记的殷切嘱托。

  美丽与发展共赢:绿水青山刷屏草原“朋友圈”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乌素图村地处大青山脚下,村民张宏奎家这几天有不少工人进进出出。“趁着冬天旅游淡季,我把这几间客房重新装修一下,来年好吸引更多游客来我这‘农家乐’嘛!”张宏奎满心欢喜地设计着他的农家乐客房。

  呼和浩特大青山生态环境曾经遭到破坏,到处是裸露的沙坑和岩石,水土流失严重。2014年以来,大青山前坡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深入推进,搬迁改造26个行政村,栽植大树1000万株以上,由野生动物园、万亩草原风情园、蒙古部落、5万亩森林公园等组成的大型休闲生态观光带基本形成,重现了绿水青山。

  “内蒙古的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内蒙古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要努力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4年前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话语,言犹在耳。

  自治区党委十届五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增进各族人民福祉,持续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坚决守好发展、民生、生态三条底线,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内蒙古的生态环境”——自治区党委明确:要使内蒙古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发挥持续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内蒙古以绿色为底色和价值,以生态为责任和潜力,筑起祖国北疆生态环境的安全屏障。

  2017年,全区营造林完成作业面积1462.2万亩;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作业面积451.8万亩,义务植树6108万株;全区持续推进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三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2017年全区平均优良天数307天,较2015年增加17天。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4年来,内蒙古干部群众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

  “要保护好草原生态,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减羊增牛’,1头牛和5只羊的经济价值相同,1头牛有4只蹄子,而5只羊有20只蹄子,当然是这20只蹄子对草原的破坏力更大。”廷·巴特尔说:“为了验证我的想法,我先把自家的400多只羊卖掉,全部改养肉牛!”激增的打草量和可观的收益验证了“蹄腿理论”,嘎查牧民纷纷效仿……

  近年来,自治区连续打出改善草原生态“组合拳”——“减羊增牛”、草原生态补奖、深入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以来,内蒙古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将10.2亿亩可利用草原全部纳入保护范围,禁牧休牧4.05亿亩、草畜平衡6.15亿亩。实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重点加强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草原建设,每年完成草原建设4500万亩以上。全区天然草原生态逐步好转,植被盖度达到44%,比“十一五”末提高7个百分点,接近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最好水平。

  减畜不减收,草原美如画,一笔双赢的“生态帐”算出了牧民的幸福生活。

  从2014年至2017年,内蒙古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倾斜和资金支持,基本形成以林木培育、特色经济林、灌木原料林、中蒙药材、森林食品、森林旅游、沙产业等产业为主导,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为利益联结机制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阿尔山不冻河边,来自海南的王女士告诉记者,不冻河两岸的树挂琼花晶莹剔透,美不胜收。习近平总书记在4年前盛赞阿尔山美景,让阿尔山有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底气。4年来,阿尔山依托落雪早、雪质好等优势,将“冷资源”变成“热产业”,要将“冰雪童话世界”推向全世界。

  内蒙古11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一首首生态赞歌被各族儿女传唱——呼伦湖碧波荡漾,肥美的鱼儿跃出水面;毛乌素沙地绿色满眼,荒沙不再无度肆虐;乌梁素海芦苇摇荡,无数水鸟在这里栖息;美丽的萨拉乌苏河九曲盘转、迂回涤荡,流水穿行于郁郁葱葱的群峰之间;呼伦贝尔大草原闻名遐迩,成为无数人心中的标志性草原景观……

  内蒙古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常常刷屏“朋友圈”,引来无数艳羡的目光。内蒙古交出了生态“综合答卷”,示范了绿色生活。

  保障和改善并举:民生福祉增强群众获得感

  “去年我花了3600多块钱,就换了一双新膝盖。你看我现在走得越来越利索了!”说着,张淑荣下地一步一步走了起来。1年前,走路对于赤峰市林西县新合村的张淑荣来说还是一种奢望。近几年,自治区合理降低医疗救助病种限制标准和住院救助起付线,积极开展“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就医负担,有114.1万人次患病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救助。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义不容辞的责任。”

  “民生投入越大,相关部门权力和资源越大,就越要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规范化,增强责任心,切实把好事办好。”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指示,字字句句离不开民生大计,时时处处关乎百姓冷暖。

  4年来,特别是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自治区党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内蒙古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饱含温暖的发展理念让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与日俱增。4年来,自治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坚决托住基本民生需求底线,出台完善了一系列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的政策措施。

  一项项改革新举措落地,一个个重大项目紧锣密鼓地开展,内蒙古在跨越发展的道路上,释放出了强大的民生暖流,一份沉甸甸的民生成绩单摆在人们眼前:

  教育更加公平。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努力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017年,自治区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90.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42个百分点。32个旗县(市、区)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全区累计达到93个旗县。

  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2017年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1万人,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5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3%的较低水平。

  保障提质扩面。2017年,我区城镇职工养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94.3万人、743.4万人,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2161.5万人。全区拥有各类养老机构2979所,总床位数24.2万张,全区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59张,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

  看病更加便捷。2017年在全区范围内实现了异地住院费直接结算和医保信息联网,在全国率先实现区内住院、门诊就医、药店购药“无异地”。与全国31个省市区实现了异地就医业务联通住院直接结算,提前兑现了国务院要求的这项重大民生承诺。

  每一点成绩、每一次进步,都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取得,都是在全区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生动实践中取得。

  行走在内蒙古冬日的草原,随处可见老百姓在各项民生政策的保障下幸福生活的温暖画面,随处能感受到各级政府为民谋福祉的紧迫与热烈。

  1月11日天刚亮,兴安盟科右中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便穿上演出服、画好舞台妆,在大巴车上集结完毕。他们要前往十几公里外的敖尼斯台嘎查,与自治区文联的文艺志愿服务队一起为那里的农牧民送上欢乐。

  窗外是滴水成冰的寒冷,精彩的演出把屋内的气氛推向高潮。“现在下乡的条件越来越好了,队员们下乡演出有汽车,道路通畅,进入村屯的演出次数更多了,节目的类型也在不断丰富。”副队长张学智说。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中,赞扬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勉励乌兰牧骑队员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这是全区文艺发展和文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情,全区各族儿女欢欣鼓舞。

  全面小康,老百姓不仅要吃得饱、穿得暖,更要活出高质量、精气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4年来,内蒙古“建到村、通到户、送下去、带起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建到村”,我区旗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苏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

  “通到户”,全区直播卫星用户282万户,覆盖846万农牧民。

  “送下去”,自治区75支乌兰牧骑每年在农牧区基层活动4个月以上,去年开展下基层惠民演出达到7000多场。

  “带起来”,活跃在基层一线的优秀文化志愿者和体育指导员,成为推动基层群众文化的一支有生力量。

  民生投入在增加,2017年内蒙古全年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达到3158.1亿元,占总支出的69.8%,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为历年之最。

  4年来,内蒙古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4年来,内蒙古的民生“难点”在突破,民生“堵点”在疏通,民生“主线”更鲜明,民生“底线”更牢固。

  4年来,内蒙古奋力书写的这张民生答卷,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实、靠得住。

  目前,内蒙古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农村牧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推进“创业内蒙古”行动计划,建立全国首家“四众”创业市场;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基本医保政策内住院费用平均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5%和85%左右,最高支付限额均达到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

  “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吹响了新时代的号角。

  “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住房、医疗卫生、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问题,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给各族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内蒙古未来的民生蓝图在自治区党委十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经绘就。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壮美内蒙古的征途上,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迈出更加铿锵的步伐。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定格】大数据云平台:为企业助力 为农民圆梦
文艺轻骑兵领到新“坐骑”
耍雪
【现场】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职名单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职名单
•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张韶春、杨伟东为自治区副主席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职名单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专门委员会主任任免名单
• 2017年,内蒙古纪委“拿下”了这些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领导干部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宣传云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