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既要保护好现有的绿水青山,还要努力修复生态,恢复往日风光,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环保厅副厅长杜俊峰介绍说,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继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了一大批节能环保重大工程,生态环境实现“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重大转变,美丽内蒙古建设成效明显。
自治区政协委员、赤峰市红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贾洪榛建议,要开展西辽河上游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并通过自治区立项纳入国家治理战略,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以国家力量治理西辽河上游流域生态环境问题。要统筹规划西辽河上游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确保流域内近千万亩宜林地植被绿化率提升。要实施农业节水工程,确保流域内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明显提升,用水量逐年下降,机电井数量得到控制。要实施流域两岸农业、农村、工厂垃圾、污水处理工程。要实施矿山整治工程,关闭、搬迁保护区范围内存在污染隐患的企业,确保流域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率明显提升。要实施城镇节水工程,确保中心城区用水结构得到改善,再生水生产能力和管网覆盖率明显提升。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这是当前草原生态保护的共识。”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马占新建议进一步完善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管理制度,他说,要进一步完善草原监督办法,进一步实施差异化管理模式,地方政府要加大对牧户的科学培训和引导,实施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加快草原恢复。
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党委书记陈佰山提出,要培育大兴安岭泰加林基因宝库,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中亮出一张内蒙古的生态名片。他建议,加强泰加林科研力度,保护好这片珍贵原始森林,重视泰加林生物基因研究和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同时,把林区培育成生态科普教育课堂,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契机,在弘扬生态文明理念中,提高生态保护意识,促进林区发展有品位、有内涵的生态旅游。(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坤 李珍 任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