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8新春走基层  >  走转改故事   
丽水青田:“村晚”好戏连台
内蒙古新闻网  18-02-04 13:44 打印本页 来源:人民网 
 

“尘缘梦”广场舞,每一位村名阿姨都非常投入。

  悠扬的歌声、整齐的舞蹈、不输于专业院团的越剧表演……今天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村晚”在丽水市青田海口镇海口村农村文化礼堂上演。

  年关将近,各家各户也开始准备过年的事宜,“村晚”这道文化大餐,这些年已经成为村民们不容错过的集体活动。

  还没走近海口村农村文化礼堂,就已经看到大门口挤满了正在进场的村民,每一位村民都非常热情,大家都对即将开始的村晚饱含高昂的热情。“等下有朋友的节目,我要做的前面一点,好给她照个相。”42岁的村民郑阿姨刚吃完午饭就早早跑到了礼堂内“占座”,她告诉记者,每年村晚都非常热闹,不早点来,根本没法选到心仪的位置,今年早早到这,也是想要给等会上台的朋友捧捧场。“其实我之前看过她们排练,特别精彩,所以今天一定不能错过。”因场地有限又吸引了附近各个村的村民前来围观,所以位置坐不下,村名们都自觉地站在后排,每一位都兴致高昂,丝毫不介意自己没有抢到座位。

  锣鼓一响,好戏开场!上至耋耄老人,下至幼稚孩童,村民们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节目土色土香,引人注目。舞蹈、书法展示、诗歌朗诵、越剧演唱等精彩的14个节目,均由村民自编自唱、自演自赏,节目演绎的是本村的乡音乡愁,创意独特接地气,每一个节目都让现场观众们大饱眼福。

  54岁的海口村民何丽英抱着自己的小外孙在台下笑得合不拢嘴,她告诉记者:“小孩子爱看,所以年年都来。家里的大人都在外出打工,只有我带着小孩,所以也想通过这个,简单培养一下小孩子的文化热情。”春节期间乡村文化需求成“新旺点”。海口镇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村民大多常年在外务工务商从学。农村平时有不少是“空壳”村,春节期间,广大村民从外地“返巢”现象集中出现,乡村“人口井喷”。这一阶段,村民们对文化的需求非常旺盛,传统的“送文化”服务方式根本无法满足。

  记者来到后台,看到正在做上台准备的村民场凤。“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村晚跳广场舞,虽然已经准备了一段时间,但是心里还是有点紧张,但是又很期待。”场凤告诉记者,她的家人对她参加村晚非常支持,今天她的丈夫也带着小孩前来捧场她的节目。

  乡村春晚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所反映的主题都来自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是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融合,抒写的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喜怒哀乐的场景,其淳厚质朴的农味,加以恰到好处的艺术设计,让归乡游子踏上故土就能感受到乡音乡情,留住那份浓浓的乡愁。乡村春晚以萌生于民间、根植于乡村、来源于群众的草根特性,引发广大乡村群众热情参与和推广复制。

  村干部介绍,通过“乡村春晚”等春节文化活动的开展,使村民在春节期间聚到一起排练、跳舞、参加活动成了新的时尚,以前过年时农民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划拳喝酒、打牌赌博的情形越来越少。部分村还为乡村春晚安排相应配套的文体活动,不仅活跃了节日氛围,也带动了村风民风的好转。

  相关负责人介绍,丽水乡村春晚项目,实质已成为一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坚守,也是一种乡风文明的坚守。她已超越晚会单纯的娱乐功能,通过筹备和参与这台春晚,村民的归属感、道德感、责任感和认同感等情感得到巩固和交融,村民间的关系更加美好和谐。“乡村春晚”在丰富当地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成为凝聚村民情感、促进乡风文明、推动和谐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

  据统计,去年,丽水市共有882个行政村自办春晚,800多名农民导演、30多万村晚民星、80多万观众、20多万外地游客在乡村春晚的草根舞台上,展现了自己的文化梦、春晚梦。11000多个农民自创节目、100多台特色春晚激活了乡村旅游,形成“春晚红利”达14.13亿元。(金童)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 李珍]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