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想  >  观点圆桌会   
代际和解,没那么难
内蒙古新闻网  18-02-07 16:59 打印本页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日前,某留学生万字长文数落父母的新闻引发舆论热议。此君从小成绩优异,考入名校,本科后又赴美读研究生。但12年前,他不再回家过春节,6年前,他拉黑了与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他将自己与家庭决裂的根源归结为父母对自己的“过度关爱”。

  近年来,有关子女与父母关系的话题热度一直不减。有调查显示,18—29岁的年轻人中有52%的人表示曾经屏蔽父母查看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或者没有加过父母微信好友。从微信朋友圈屏蔽父母到成立“父母皆祸害”小组,从“吐槽”过年父母逼婚到有关“中国式父母”的讨论,互联网时代,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看起来好像越来越“差”了。

  其实,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与父母的摩擦碰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摩擦中反思与成长,加深彼此的情感依托,才是亲子关系的应有之义。而在反复的争吵中“破罐破摔”,抓住彼此的过失不放手,只会让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走向“死胡同”。

  要知道,并没有一百分的父母或子女,实现代际和解的第一步,是接受彼此的“不完美”。

  子女成年后的亲子关系需要重新构建,亲情里的症结也需要主动化解和修复。相比于“拉黑”这种相对极端的做法,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纠结与矛盾,以交流沟通修补关系的漏洞,效果或许更好。如果把亲子关系看作乐器的弦,“拉黑”则说明弦绷得太紧,而沟通则是让这根弦放松下来,张弛有度才能奏响美妙的乐章。

  放下“我怎么说你也不懂”的执念,尝试有效沟通才是解决之道。有人觉得自己的“三观”和父母不合,聊天也总是不在一个“频道”。但其实,实现相互理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曾有活动召集子女和父母去陌生的地方待48小时,以达到重新认识彼此的目的,子女们看到了父母的另外一面,甚至觉得自己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了解他们。

  有心理学专家说,人生固然受到儿时经历的影响,但归根结底是我们自己要对成年后的人生负起责任。以坦然的心态和沟通的意愿面对并解决亲子关系中的问题,把目光聚焦在成长与蜕变中,让亲情回归本来的模样,离实现“代际和解”或许也就不远了。

  《人民日报》( 2018年02月06日19版)

[责任编辑 哈丽琴]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回家
春运启动
分享阅读快乐
培育乡土人才带动脱贫致富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呼和浩特警方千里追击 三名乳业造谣者落网
• 自治区主席、副主席、监察委员会主任、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简历
• 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简历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职名单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职名单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职名单
• 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新当选人员举行宪法宣誓 李纪恒主持宣誓仪式并领誓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宣传云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