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8全国两会  >  聚焦   
【新时代的奋斗者】刘亚声代表:全科医生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
内蒙古新闻网  18-03-17 03:39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大家都知道,北京儿童医院每天都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儿。这让从医20余年的全国人大代表、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刘亚声十分感慨:“很多患者对全科医生不太信任,宁肯来大医院排长队。”

  全科医生是实现分级诊疗的关键一环。根据国际经验,全科医生主要在基层为居民提供长期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能解决患者80%以上的健康问题,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现在国家很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使用,每个社区都有4至6名全科医生,设施和人员都很完备,但分级诊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刘亚声代表说。

  刘亚声在调研中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每年定期给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但去检查的人很少,检查后即便发现问题,马上去医院门诊再次就诊,而不会在社区或卫生院就地诊治。对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群一年4次面对面随访,但真正做到相互配合、达到随访目的的少之又少。“这都是因为‘健康守门人’不到位、不给力,造成老百姓不信任。”

  “全科医生在理念上有误区。”刘亚声解释说,专科对疾病关注得多,全科医生则是以人为中心,提供的诊疗是“熟人医疗”。解决“熟”的问题,就不能留在诊室等病人上门,要深入到百姓的生活中去。“只有跟居民心贴心,社区居民才愿意反复去找全科医生看病,才能发挥好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作用。”

  好医生离不开好的培养机制。目前,全科医生的发展还面临着教育和培养制度较落后、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待遇普遍较低、难以留住人才等瓶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刘亚声代表建议,高等医学院校应设立全科医学专业,同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与二级医院的沟通协作,加快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合格全科医生。(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江)

[责任编辑 巴菊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小记者体验中外文化
共话未来
了解皮影戏
揭秘公交点钞员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十三届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名单
• 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名单
• 图卷|领袖走过草原
• 十三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名单
• 重磅!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来了 这些新部门将亮相!
• 内蒙古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建议表决稿等 李纪恒出席布小林主持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
专题推荐
【专题】领航新征程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 【专题】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 2018年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