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城事   
虚构投资项目狂敛财 内蒙古239名投资人被骗近700万
内蒙古新闻网  18-03-26 09:56 打印本页 来源:中国新闻网 
 

  “投资即可获得回报、1万元一年期每季度返利1500元、1万元半年期每季度返利1200元……”面对这样的传单,很多人都会嗤之以鼻,但对于防范意识较差的中老年人来说,却难免会看成是致富路。

  25日,记者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检察院获悉,通过虚构投资项目疯狂敛财的贺某,因涉嫌集资诈骗罪被该院依法批准逮捕。

  2013年7月,黑龙江男子贺某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李某、魏某(二人均涉嫌集资诈骗罪,已另案宣判)。彼时,李某宣称的身份是黑龙江东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江公司)法人,因公司需要资金周转,在与魏某商量后,决定通过民间借贷进行融资。贺某听说这件事后,便与朋友王某(在逃)来到呼和浩特,成立分公司开展民间借贷业务。

  二人选好场地、置办好家具,又从哈尔滨招来一些营销人员,组建了民间借贷营销团队。

  作为东江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的负责人,贺某印制了大量传单,并为营销人员配备了名片,让他们到人流密集的发放传单,并进行投资项目的讲解,凑够一定人数后,贺某就会组织这些人参加宣讲会,由李某介绍公司前景以及即将开展的绿色蔬菜直营店、水库等项目,以吸引投资人进行投资。

  然而,单靠这种画饼的方式无法完全博取投资人信任,贺某等人又给出很多看得见的“实惠”。比如,踩气球抽奖——一脚下去就能炸出几百块、多投资多优惠、投资时现场返利等。对于投资数额较大的投资人,贺某还会带领他们到哈尔滨的蔬菜大棚、水库等地进行参观,以强化投资人对项目的信心。

  靠着这样的宣传和拉拢,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贺某等人就从239名投资人手中敛财690余万。当然,这些钱都进了他们个人的口袋,跟承诺的项目并无关系。

  办案过程中,检察官发现在被骗的239名投资人中,大多数为中老年人,而且常常都是一个家族、一个小区的人集体被骗。(张林虎 王新宇)

[责任编辑 哈丽琴]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小记者体验中外文化
共话未来
了解皮影戏
揭秘公交点钞员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李纪恒主持
• 国务院副总理简历
• 国电元宝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一在建项目发生火灾
• ARJ21飞机在内蒙古首次开航 搭载69名乘客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与中外记者见面
• 李纪恒在自治区干部大会上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布小林李佳出席
• (两会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专题推荐
【专题】领航新征程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 【专题】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 2018年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