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网评   
课外补习班遭严打,家长为何不领情?
内蒙古新闻网  18-04-13 09:53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课外实习班问题又一次的被提出来,然而在我们国家传统的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将课外补习这个多年存在的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减负”这个词对家长来说已经说了很多年了。但真正做到给学生“减负”的学校又能有多少呢?现在的孩子从上小学开始,每天课外写作业的时间是1小时左右,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讲就已经时间很长了。在做每天课外作业以外,家长还为孩子额外增加了许多课外补习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但孩子的童年呢?回想80后一代童年时代,没有那么多的课外作业,也没有各种补习,有的只是童年无忧无虑的玩耍。虽然时代不同,但孩子们的童年确只有一次,为什么要给孩子如此大的学业压力。

  教育在漫长的减负30年里,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学校内减下来,学校外加上去,补习班也迅速的发展起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随着学生家长的需求应运而生。在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也加重了家长的负担。家长在现实面前,只能做出了“增负”的选择。我国学生“减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8年5月的《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一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二、三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三十分钟,四年级不超过四十五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一小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部门出台的多项减负政策,并没有显现出效果。在对学生“减负”政策出台的同时,课外补习班确如雨后春笋一个一个的多起来。在各地政府已经对各种校外补习班一片喊打声中,有的学生家长还是会给孩子共重金请家教,这些问题的出现,也是家长对孩子学习重视的表现。

  在我国教育现状下,中国的家长在“减负”和“增负”间仍然选择了“增负”,不仅是为孩子的未来负责,也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有那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将来能上个好大学。所以对于“减负”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理性看待。 (郭淑淼)

[责任编辑 王美花]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小记者体验中外文化
共话未来
了解皮影戏
揭秘公交点钞员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关于对第八批“草原英才”工程评选结果进行公示的公告
• 鄂尔多斯2018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复工
• 自治区全面督查生态环保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 【现场】高铁轨道铺到通辽市了
• 内蒙古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获得中国胸痛中心认证
• 【新时代的奋斗者】痴迷民族文化研究的长江学者
• 精准扶贫从“一户一策”到“一户多策”
专题推荐
【专题】领航新征程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 【专题】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 2018年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