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苏永生)“五一”前夕,“中国梦·劳动美”2018年全区职工职业技能比赛在呼和浩特启动。记者从自治区总工会获悉,从2006年到现在,每年在全区连续开展的这项竞赛以及在各地区各单位开展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提升了职工职业素质、推动了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我区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劳动者的重要平台。
自治区总工会的一份资料显示,仅在2017年全区开展的“百万职工技术大比武”活动中,就有2.9万家企业单位组织开展了岗位练兵、技能比赛,全区参赛职工达到108万人次,2万名职工通过参加比赛晋升了技术等级。
在前不久召开的自治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表彰大会上,89名2017年在全区职工职业技能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选手被自治区总工会授予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2006年以来,自治区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大局,共组织707个工种进行了职业技能比赛,涉及电力、钢铁、装备制造、铁路、建筑、交通、卫生等20多个行业,有力地促进了职工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和企业的技术进步。
通过参加职工职业技能比赛,一批成绩优异、怀有绝技的技术工人脱颖而出,分别被授予自治区北疆工匠、自治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防务事业部车工郑贵有,参加工作后刻苦钻研加工技术,在集团公司、兵器工业总公司、自治区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中成绩突出,为自治区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不仅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还当选自治区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公司工艺研究所职工于庆峰,多次参加包头市、自治区级、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并屡获佳绩,今年被自治区总工会授予北疆工匠荣誉称号。
全区职工职业技能比赛在提升职工技能素质的同时,也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一批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自治区创新工作室等不同级别的创新工作室在企业应用而生。截至目前,全区建立的1598个各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在攻克企业生产技术难关、开展职工技术培训、创新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全区职工职业技能比赛蓬勃开展的同时,各盟市、各行业(产业)也组织开展了本级职工职业技能比赛,为职工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国铁路总公司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5年来,该集团公司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新增技术资格人员4817人,取得职业资格人员占技能人才总数的97.9%,先后有1500多人在各类技能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为调动职工参与技能比赛的积极性,自治区有关部门还出台政策,对获得优异成绩的职工进行奖励。自治区总工会对获得自治区职业技能比赛各工种第一名的选手,按照程序为他们申报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获得比赛前三名的选手授予全区技术能手称号;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中心对比赛获得前六名的选手评定高级工以上的晋级等次。
完善的比赛制度和激励机制,激发了广大职工投身职业技能比赛的积极性,一大批勤学习、肯钻研、能创新的知识型、技能型职工在企业不断涌现并发挥出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