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县:以农业“金字招牌”走出地域特色发展之路
内蒙古新闻网  18-05-17 07:12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五一”小长假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隆兴昌镇隆盛村设施农业园区吸引来一拨又一拨休闲采摘的客人,这里产的黄柿子皮薄、肉厚、籽少,深受许多外地游客的青睐。菜农赵引娣在大棚里种黄柿子有10来年了,每年都会安排种植1棚秋冬茬黄柿子,一茬下来能收入4万多块钱。她乐呵呵地说:“咱这个黄柿子自己留种,施的都是有机肥,种出来的黄柿子营养价值高,吃起来沙甜可口,是纯绿色有机食品。”

  五原县黄柿子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2014年通过了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为了放大这一特色农产品的增收效应,该县通过采取提高棚室质量、梯次种植、推广先进栽培管理技术等措施,稳步提高黄柿子的种植面积和质量,使之成为种植户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之一。截至目前,全县黄柿子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亩均收入都在4万元至6万元。产品上市时间从4月中旬一直延续到翌年1月,基本实现了全年供应,产品通过线上线下远销包头、银川、北京、深圳、海口等地。

  五原县地处河套平原腹地,有耕地230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该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资源优势,牢牢抓住农业这块“金字招牌”,下大力气培育壮大设施农业、肉羊产业、葵花产业、“七小产业”、草产业、文化旅游业等6大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增加农民收入、极具地域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2017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573元,年均增长8.8%。

  目前,五原县设施农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依托蒙草、锄禾、祥瑞、其田等公司,带动全县发展设施农业面积8.3万亩,总产量近8万吨,亩均效益3万元以上,培育了五原黄柿子、“灯笼红”香瓜、其田火龙果等一批知名品牌。引进青青草原、力农、巴美等公司,带动全县肉羊饲养量突破500万只,形成了集饲料加工、种羊繁育、羔羊育肥、沼气发电、屠宰分割、有机肥制造、冷链物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循环经济全产业链,建成年出栏百万只肉羊生产联合体。依托葵花种子旗舰级企业三瑞公司,建成全国最大的葵花种子交易市场、全国最大的葵花籽交易中心、全国最大的葵花种植基地,年交易量突破35万吨,成为全国向日葵产业示范基地。“七小产业”特色化发展。五原县围绕小杂粮、小杂果、小瓜菜、小菜籽、小食品、小家禽、珍稀养殖7类产品,相继建成了“灯笼红”香瓜示范园、祥瑞花菇种植园、中储草苋草种植园、联星奶山羊养殖园;金草原肉牛养殖园、润海源种鸡繁育园、塔尔湖联丰特色养殖园快速推进,发展特色产业村100个,水产养殖3万亩,创建全国渔业健康示范县。草产业生态化发展。引进蒙草公司建成产业融合示范馆1座、草业育苗温室8栋;引进中储草公司,种植籽粒苋草、饲草甜高粱、饲草玉米等饲草1.2万亩,发展生态循环养殖业。文化旅游业全域化发展。五原县依托河套农耕文化品牌,建设了河套农耕文化博览苑、宇鑫温泉水世界、万字会堂仿古步行街、黄河至北等18个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了葵花小镇、“灯笼红”香瓜特色小镇、巴美肉羊小镇等100个产城融合的“农字号“特色小镇,782个村组建成绿色田园和留得住乡愁记忆的民俗文化村庄,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的同步改善。五原县也荣获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韩继旺)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