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在乌海市展出148幅历代古书画高仿作品,以满足市民对书画精品鉴赏、学习的需要。
此次展览作品囊括了唐朝、五代、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直至近现代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名家名作,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风格各异、寓意深刻,充分展示了书画艺术千年来的发展脉络。
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为炎黄子孙留下来无数的艺术瑰宝。而书法和中国画更是闪耀在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华夏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今日,我们选取部分绘画作品,以飨读者。
仿唐寅(明)《柴门掩雪图》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吴(今江苏苏州)人。其山水广学众家而能自出新意,深得李成、范宽、李唐、刘松年、王蒙、黄公望等诸大家笔法,变斧劈皴为细长清劲之线条皴法,笔墨灵秀润密而有韵致。“吴中四才子”之一。
仿文徵明(明)《携琴访友图》
文徵明(1470-1559),42岁前名壁,一作璧,后以字行,44岁后均署徵明,更字征仲,号稀奇山、停云生、衡山、衡山居士,私谥贞献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天祥后裔。聪颖博学,诗、文、书、画都名闻一时。
仿郑板桥(清)《风竹石图》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自称板桥居士,清代画家、文学家。汉族,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他的诗清新脱俗,朴实泼辣。
仿朱耷(清)《双鹿图》
朱耷(约1626年—约1705年),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个山、入屋、驴屋等,入清后改名道朗,字良月,号破云樵者。汉族,南昌(今属江西)人。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在创作上取法自然,笔墨简炼,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
仿蓝瑛(明)《茅亭话旧图》
蓝瑛(1585-1664),一说(1585-约1666)明代画家。字田叔,人物画像号蝶叟,晚号石头陀、山公、万篆阿主者、西湖研民。又号东郭老农,所居榜额曰“城曲茅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浙派后期代表画家之一。工书善画,长于山水、花鸟、梅竹,尤以山水著名。其山水法宗宋元,又能自成一家。师画家沈周,落笔秀润,临摹唐、宋、元诸家,师黄公望尤为致力。晚年笔力蓊苍劲,气象峻,与文征明、沈周并重。
仿计盛(明)《货郎图》
计盛,生卒年月不详,约为明宣德前后宫廷画士,擅画人物。《货郎图》是计盛唯一传世作品。“货郎图”属于风俗画,这一题材自宋代以来即十分流行。南宋李嵩曾成功地创作过多幅“货郎图”,成为典范。此图即继承了这一传统,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
仿黄慎(清)《来蝙图》
黄慎(1687年—?)。幼丧父,以卖画为生,奉养母亲。其艺既擅,出游豫章,历吴、越,康熙五十八年(一七一九)至扬州鬻画,人争客之。笔姿放纵,气象雄伟,深入古法,亦偶有笔过伤韵者。间作山水、花鸟,得荒率之致。所画多历史人物、佛道、樵夫渔父,早年工细,后参以怀素草书笔法。蝙蝠的“蝠”字因与“福”字同音,在传统中国画中用来表示吉祥、如意,《来蝠图》即是以此题材来创作的。
仿仇英(明)《莲溪渔隐图》
仇英(约1498一1552),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明代杰出画家。仇英早年曾是个油漆工,后改学画,师周臣。仇英的人物画最为精妙,尤其是仕女图,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婉转舒畅,或劲丽艳爽,创历史风俗的新格,画风流丽纤巧,在当时反响很大,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 《莲溪渔隐图》是一幅画家自娱作品,没受顾主限制,故整幅作品在工细中显现出潇洒意趣,体现出一代大师的风范,成为了仇英绘画作品中的精品之作。
仿齐白石(近现代)《红荷图》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画荷,不同于一般文人画家的观念传达与形式表现,是出于他对青少年生活的回忆:家乡杏子坞附近到处是荷塘,种荷、栽藕、采莲剥子是乡人劳动生活的重要内容。到了晚年,对家乡生活的回忆常常激发齐白石画荷的冲动,他画过晴荷、雨荷、枯荷、盛开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