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奋斗者】巴彦淖尔图书文化的“纳宝”人
内蒙古新闻网  18-05-26 23:00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5月25日,记者写稿急需乌梁素海变迁的几组数据,友人提示:去巴彦淖尔市图书馆找“纳宝人”——王韶伦。

  下午5点30分,赶到图书馆。他,美髯公也。身板敦实,情态憨厚。相逢一笑:“有”,旋即把所需材料找到。

  随后他带记者参观了地方文献收藏展示室,“这里多数是本土作家作品、文史资料的独本,不能离馆”,循指看去,有文学、史志、县域、教育、医学等自然分类……又进一室,“这间储藏的是复本,可查阅”。

  开眼了,“洞中七日,世上千年”。巴彦淖尔突然冒出这多作家、作者,耕耘出这多作品。既有国家公职人员、新闻界人士、教师的作品,也有退休老人、小商贩、农民作者的作品……堪称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据他的同事介绍,该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已居全区前列,当有韶伦一功。“心灵安处,便得故乡”。当地作家陈慧明解读道,从1981年入职市图书馆后的38年里,“他一心扑在图书收藏工作上,习惯了这份工作的单调与枯燥。他甚至觉得,为大众收藏文化,是一种日出日落的寻常、是一种连篇累牍的宿命”。

  2009年就任地方文献工作部主任后,不足10年就把这项工作搞得风生水起,引起自治区同行关注。乃至自治区首次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经验交流会选在这里召开。到目前,收藏书目已由原来的650多种增到4000多种、1万余册。

  网搜,是他“纳宝”的利器。他常在书店、旧书摊、网上转悠。过去单位规定,凡购书必先批准,否则不予购买。这样往往会出现网上发现好书,等走完打报告、申批流程,几天前看到的图书已无踪迹。而他只要看到有收藏价值的便果断自己垫钱买下,即使单位不收,也绝不让文献失之交臂。

  他曾经见过一本署名是巴盟革委会政治部编的、1970年成书的红皮旧书,为了得到它,他打开孔夫子旧书网,反复搜索几十页,记录了他的执着韧劲。他说:“收藏和整理就是收集历史,越往后留存就越少、越难,当下要只争朝夕啊”。59岁的他,经年累月,白天在班,晚上在网。拈须网寻千百度,只为文化当“值班”。

  按常理图书馆文献工作者,社交圈子小,知名度不高,而韶伦则不然。文人笔会、酒会、茶会、新闻界举办的文化活动,常有他的身影。为啥?用他的话讲,“不就是为了由一人收集文献变为多人收集吗?”

  韶伦起初是一个人踽踽独行,当领导决定单设陈列馆后,他如鱼得水。新馆藏品展示直观,来查阅资料者众,图书资料及信息来源更广。

  舍得,是他坚贞不二的信念。“文化产业,必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贫穷”。爱人下岗赋闲,干些零活儿。居舍70平方米,已住20多年。尽管如此,家中还辟出空间藏书,挤出资金购买文学、艺术、书画、历史及乡土文艺等藏书。

  有时为了“得道多助”,常为好友不计得失地代劳变工,以此获得“麻烦大家”之后的理解和支持。徐静15年前出的《阳光下的陷阱》脱销,连作者本人也处于无书赠友的尴尬。韶伦得知,便在海淘市场留心多日,忽见旧书市场有多本这书“冒泡儿”,全部购得后赠予原作者。感动之下,她亲自撰写新闻稿为文献收集工作者鼓与呼。

  他日复一日地消耗着自己的人、财、物,不仅是在做着一份工作,而且是传承、守护、收藏着一个地方的公共文化。听到社会人对他长期隐忍、付出的慨叹,他说,比起那些原创作者我做得太少了。“那些各行各业的作者才是最可爱的人,为了家乡的‘灵魂’事业,历经呕心,昼夜不歇,拼凑家资,自费出书,艰辛、催泪故事太多了”。

  当地作者徐静翻阅乌拉特中旗、前旗、后旗地方志时,发现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河套地区有史直接记载的文字不过数千字,而新中国成立后至今,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室收藏收集图书种类已达4000多种,说明了这一时期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文化市场的繁荣程度。

  “就我目前对巴彦淖尔地方文献情况的了解看,凭借这几年的努力,文化艺术方面的书籍应该说是自建国至今90%已经收集到了,可是其他方面,如工矿企业、农、林、牧、渔、科技等方面尚不足1/5,今后依然任重道远”;“现有收藏的资料,既要放好守好、存千年万年,又要把它用活用好,造福当下。”王韶伦说。(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梁海龙)


[责任编辑: 吴钰]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