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室,一个重2950克的女婴以洪亮的哭声向世界宣告了她的降生。嘹亮哭声的背后,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产科大夫在手术台上奋战了5个小时的一场生死较量。
4个月前,一位孕期23周的孕妇来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进行常规三级筛查时,发现卵巢肿物,考虑可能是恶性肿瘤,就诊于妇科癌症组,行右附件加大网膜部分切除术,病理回报为右卵巢的未成熟畸胎瘤。考虑孕期已23周,家属及孕妇要求继续妊娠,这意味着孕妇要在承担着卵巢癌风险的同时一边妊娠,这个决定不仅挑战着孕妇的生理状况,同时增加分娩难度,产科医生们的压力陡然增加。
孕妇孕40周住院检查时,发现产妇右侧盆腔有肿物及腹水现象,考虑卵巢癌转移复发可能性较大,如果手术可能出现相关并发症,且手术难度颇大,但是再不手术,孕妇就会有生命危险。在产科主任马丽蓉的主持下,医院多学科对孕妇进行会诊,明确诊断,由于产妇为二次手术,医生评估术中极有可能出现各脏器粘连的情况,增加手术困难,不仅如此,还可能出现大出血、脏器损伤,在剖宫产中出现新生儿损伤、窒息等风险,如肿物侵及腹腔脏器。因此会诊专家在作出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协助手术,充分做好术前准备的决策后,决定立即手术。
5月31日,由妇科主任马宏生,产科主任马丽蓉,妇癌组主任芩尧,麻醉三科主任医师方华,产科主任医师吉亚南,妇科医生贾芳芳等组成的手术团队开始为产妇进行手术。手术过程异常艰难,已经切除的肿物已复发且扩散很大,为医生们切除病灶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在把新生儿取出后,大夫们发现产妇膈肌上也出现了病灶,情况十分危急,此时,主刀大夫充分发挥了临危不惧的能力,在术中紧急联系了肝胆外科主任夏医君来协助手术。终于,经过5个小时候的艰苦奋战,医生们切除了大部分显著病灶,手术顺利结束。
如今,出生3天的新生儿在育婴箱中熟睡,一切正常,产妇也平安无事。
据了解,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恶性程度很高。常见症状为腹部包块、腹痛等。因腹腔种植发生率高,60%有腹水。且因腹水而使体质消耗、体重减轻。卵巢未成熟畸胎瘤转移的发生率高,为32%~58%。转移方式多沿腹膜扩散。因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盆腔及腹腔腹膜、大网膜、肝表面、横膈、肠浆膜及肠系膜等。转移灶大多数为表面种植。
此次未成熟畸胎瘤足月妊娠剖宫产加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成功实施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多学科联合手术的典型案例,正是由于各个科室的团结协作、紧密配合,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拯救了一个家庭,更是为以后我区出现此种情况进行手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