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湖蓄水:乌海走进海天宽阔发展新时代
内蒙古新闻网  18-06-06 23:35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蓄水后大漠湖城风光

  回首乌海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变化,熟悉了解乌海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乌海湖。不仅因为这片118平方公里的湖水改变了当地的小气候,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乌海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它让乌海实现了由“乌”向“海”的转变,以往人们印象中的煤城开始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乌海湖是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自然形成的库区。作为一座大漠边缘的西北内陆工业城市,猛然间城中出现一片大湖,这对于乌海的意义不言而喻。

乌海湖蓄水前工程施工场景

  乌海湖的形成对于很多建设者都是一生最为重要的记忆之一。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管理局副书记崔浩回忆说,为了建这个枢纽工程,乌海人盼了半个多世纪。2010年4月开工建设,经过3年多的紧张施工,2013年下半年所有蓄水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当年5月25日,泄洪闸过水,5月29日,黄河主流第二次成功截流,从而工程进入蓄水和发电机组安装阶段。

  亲自参与工程蓄水的毕可亮是内蒙古大唐国际海勃湾水利枢纽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记得,当时主体工程已经具备挡水条件并通过验收,库区移民征地也已完成并验收,8月工程又通过了蓄水验收。那些日子,他很忙碌,每天守在工地上指挥。为了蓄水保险起见,此前,泄洪闸经过了反复调试。当一切确认后,才决定蓄水。8月是黄河的汛期月,水流量较大,黄河乌海段流量达到每秒800多立方米。根据准备情况和上游来水情况,工程建设指挥部决定在2013年8月28日进行蓄水。

2013年8月28日蓄水前黄河流经水利枢纽工程

  当天,黄河流量达到每秒860立方米。上午9点左右,在指挥下,16孔泄洪闸开始缓缓落下,蓄水正式开始。为了安全,蓄水掌握在每天水位上涨50厘米左右的速度进行,整个过程持续了21天。

  由于上游的乌海湖大桥正在施工中,这次蓄水的水位只达到了海拔1071.5米,没有达到最高设计蓄水位海拔1076米。但即使这样,在乌海市海勃湾区、乌达区及对岸的乌兰布和沙漠之间仍形成了约40平方公里的湖泊,大漠湖城的风光开始出现。此后,按照工程要求,蓄水的水位不时有升有降进行调节。今年3月,随着黄河开河,上游来水增多,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和自治区水利厅的指示下,乌海湖的水位终于达到了设计的海拔1076米。

  蓄水前的3年多工程施工并不是十分顺利,曾遇到很多困难。作为中国独一无二的大型“沙漠水库”,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管理局工程管理处副处长赵胜利说,由于电站基础地质条件复杂,流沙严重,地面下沉,工程一度受阻,影响了施工进度。但在各参建单位及施工人员共同努力下,还是抢回了进度。他记得,当时施工人员昼夜不停,黄河河道内夜里仍灯火通明。冬季时工程仍在施工,为确保工程温度,就在混凝土浇筑区域内设置了与温室一样的“帆布大棚”,里面用8个大火炉加热保温,室外温度零下15℃,而室内棚内温度是却是零上17℃左右。

  市民温德成老人家住在水利枢纽附近,每天到黄河边看工程进展是他的必修课。老人回忆,2013年8月28日傍晚他像往常一样到工程附近散步时,猛然发现枢纽工程上游河面变宽了,此后,他眼见着湖面一天天大起来,长成了一片大湖。毕可亮清楚地记得,随着乌海湖水面的形成,每天都有大批市民来围观,看着湖面一天天变大,人们都兴奋不已。

  乌海湖的形成既改变了乌海的气质,也提升了乌海人的素质,更让乌海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

蓄水后湖水变清变绿

  作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乌海湖的形成为城市的转型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特别是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重要支撑。今年,乌海市提出要全力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区,将环乌海湖开发建设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为了吸引世人的目光,乌海相关部门到全国各地推介乌海,与多个省市签定了互送游客协议,并借助大型国际国内赛事提升知名度,还在酝酿开通与南方城市的旅游航班。随着乌海湖景区设施的逐步完善,乌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入选了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名单。如今,不仅本地市民时常来休闲,外地游客也越来越多。王晓等50多位浙江、北京游客专门组团来了一次“沙漠看海”游。她们在乌海湖上乘快艇、坐游轮畅游后,又在对岸的沙山上滑沙,仍不尽兴,又从景区租了一辆自行车,继续在环湖公路上漫游。“这里大湖大漠风光与南方的山清水秀风格完全不同,让我们耳目一新,十分自然和原生态。”王晓说。

  乌海市一家旅行社负责人乌力吉说,没有乌海湖以前,他们都是把乌海人往外送,自从湖形成后,他们接的外地团越来越多,而且他们的产品也从短线游为主,变成中长线产品更多。

  乌海湖旅游的兴起也带动了乌海休闲采摘农业的快速发展。乌海是有名的“葡萄之乡”,由于光照长、昼夜温差大,乌海葡萄可与新疆吐鲁番的葡萄相媲美。同时,乌海的葡萄酒产业也开始形成规模。吉奥尼酒庄位于乌海湖西岸,美丽的景色和香甜的葡萄及葡萄酒成为观光人群的首选。酒庄负责人郝建华说,自从有了乌海湖,酒庄一下子热闹起来,常年来观光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销售比以前有了明显提升。

  很多农区居民看到了乌海湖带来的商机,在发展休闲采摘农业的同时,还开起了农家乐,不仅省去了种大田的辛苦,自己腰包渐鼓的同时,也在接待游客中提升了素养。

  在乌海湖旅游的带动下,近年来,乌海市旅游业收入年均增长达到25.8%,且呈现逐年递增态势,2017年旅游收入增长更是达到了57%。在文化旅游产业带动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到41.1%,并且,第一产业实现了与第三产业深度融合。

  长河起雄坝,大漠出平湖。虽然憧憬了无数次,但当工程实现蓄水后,眼前壮观的景象仍让毕可亮震撼不已。一望无际的湖水波澜壮阔,已为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工作了8年的毕可亮,亲身感受到了这片大湖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巨大变化。“这是我干的最后一项工程了,作为水利人,圆满了,准备就从这里退休了。”毕可亮说。(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于海东)


[责任编辑: 巴菊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